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银榆鄂能源“金三角”抱团搭车“十三五”
内蒙古新闻网  15-08-02 10:11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人文相亲,地理相近,宁夏与内蒙古作为我国两个重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特点,特别是宁夏银川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乌海等地,人员往来频繁,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7月31日,在“呼包银榆全媒体采访行”银川市的采访中,银川市副市长马凯表示,作为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成员,银川、榆林、鄂尔多斯、乌海等地,要借“十三五”规划制定的际遇,实现能源“金三角”的抱团发展。

  鄂尔多斯将受益银川综合保税区轻纺业发展

  银川滨河新区将打造成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交通运输大格局实现“金三角”互联互通

  随着银川与毗邻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目前的交通路网状况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马凯对此表示,区域合作首先应该是互联互通,道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才能实现产业的发展。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获悉,银川市已经开始探索与毗邻地区城市建立交通运输合作新机制,加强公路、铁路、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建设,构建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综合交通运输大格局。

  就在今年5月,银川市邀请榆林、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以及吴忠、石嘴山等市发改委与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就区城公路、铁路、通用航空等11个交通项目进行协商对接。

  在公路建设方面,银川市拟建连通路兵沟黄河公路大桥-查布苏木-鄂托克旗-杭锦旗-鄂尔多斯东胜区的一级公路,总长约382公里。建成后银川市至鄂尔多斯市公路里程比沿京藏高速公路-荣乌高速公路缩短约60公里,比沿青银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缩短180公里。

  在铁路方面,拟建包兰铁路乌海经阿拉善盟至银川联络线。该项目总长约230公里,三市(盟)共同争取列入国家“十三五”铁路建设计划,并同期建成。建成后可以完善区域铁路路网结构,加强三地铁路快速客货运的联系,促进同城化发展。

  此外,即将建成的银川和平机场也将成为交通枢纽,使区域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

  以开放的心态让山水更加相依

  银川、阿拉善同饮黄河水

  一座贺兰山,这边是美景那边也是美景;一条长隧道,这边是银川那边阿拉善。

  作为宁夏首府城市,银川是祖国西北的一颗璀璨明珠,与银川市共枕贺兰山、同饮黄河水、共拥腾格里沙漠的阿拉善,山水相依,两地旅游业的发展与合作历来都非常活跃。

  马凯表示,作为呼包银榆经济圈的核心城市,银川会以开放的心态,和相邻地区的旅游资源实现整合,让游客通过无缝对接的交通网络实现互通。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获悉,贺兰山苏峪口公路隧道及银川至阿拉善左旗公路建设项目,已经成为银川和阿拉善对接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使银川市和阿拉善两地的西夏文化、影视文化、岩画文化、沙漠旅游等旅游资源串连起来,进一步促进两地旅游业发展,目前项目已被列入两地的“十三五”规划。

  能源“金三角”共同推动产业链建设

  同处能源“金三角”,曾经一段时间,银川和鄂尔多斯、榆林的能源产业模式雷同,单打独斗的局面势必会在未来的区域化发展中出现问题。马凯告诉新华网内蒙古频道,在“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银川、榆林、鄂尔多斯应该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环境下密切合作、取长补短,打通重工业、轻工业的壁垒环节,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能源化工、特色产业等方面,完善合作机制,实现全产业链的发展。

  据悉,银川市已探明的煤炭资源有273亿,并将发展定位为世界高端的煤化工产业,作为西电东送基地,目前银川市煤化工产业已初见成效。

  马凯表示,呼包银榆经济区各成员城市,在编制“十三五”规划、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编制规划上,应该加强协商对接,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共同列入到本省区以及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一些重大项目应联合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取国家对呼包银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倾斜支持。(曹桢)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