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午10时30分,多伦变电站GLS设备厂房基础工地。左鸿飞 摄
摒弃粗放式追求集约型 “一煤独大”已成过去式
赤峰输出的清洁能源,正成为北京等城市实施无煤化能源改造的替代品。而赤峰之所以能够成为北京治霾的同盟军,源于赤峰市未雨绸缪进行能源结构调整。通过“扬煤吐气”“借风生电”,集中力量发展煤制天然气和风电产业,赤峰市逐步实现华丽的绿色转身。
赤峰市委书记王程熙说:“赤峰市坚定不移地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加快推动发展转方式。”
多年来,内蒙古经济“一煤独大”的特征非常明显,煤炭外运量最多时曾占煤炭产量近80%,煤炭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最高时46%。
“能源资源转化率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自治区经济发展,内蒙古正努力把转方式有效融入到资源转化增值之中,重点之一是围绕清洁能源搞好资源转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臣华表示。
如今,全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煤炭转化升级步伐持续加快,推动能源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率、向集约增长转变。
改变“一煤独大”,加快煤炭转化升级是重头戏。内蒙古在筹划和建设能源项目时,坚持把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放在首位:新建煤矿最低产能规模远高于国家标准,新建火电项目鼓励采用风冷技术,全部布局在煤矿坑口;煤制油、煤制气项目必须达到国家产能规模、能效和技术装备标准。
5月6日早上10点30分,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仁风镇,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济南变电站项目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记者 金泉 摄
经过各方积极争取,两年来国家审批内蒙古能源基地重大项目38项,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26项,计划总投资5961亿元。
“这些项目在2016年以后陆续投产,2018年后将全部形成生产能力,全区煤炭就地转化率超过50%以上,煤炭产业产值占比可望调整到15%以下。”王秉军细细给记者算着账,内蒙古将跳出“挖煤卖煤”的传统发展模式,“一煤独大”将向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转变,进而带动全区工业转型发展。
全区电源结构不断优化,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在华电土右电厂施工现场,高耸入云的空冷岛、体量庞大的气机房和锅炉房,让忙碌其间的人们显得格外渺小。“这个电厂最大的特点就是环保,我们的脱硫脱硝设备和电除尘设施的设计要求都优于国家标准,全封闭的输煤系统可以避免煤灰扬尘……”项目副总经理王新宇如数家珍,“我们要证明,火电厂也可以干干净净发电!”
纵观全区,电力建设坚持节能环保高效和综合利用的准入标准,建设热电联产和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全面实施脱硫改造。全区热电联产装机容量达到3103万千瓦,基本覆盖了全区12个盟市政府所在地。已建成10个煤矸石发电厂、装机容量594万千瓦,2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火电行业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比重明显提高,全区装机百万千瓦火电厂达到21个,总装机容量3987万千瓦,占火电装机容量的59%。
应对新常态带来的风险挑战,把握新常态蕴含的发展机遇,升级版内蒙古能源产业呼之欲出;打造国家能源保障的“安全岛”,建设国家能源输送的“丝绸之路”,升级版内蒙古能源产业前景光明。(记者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