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市赛罕区西把栅乡:一个院子里3家黑作坊
内蒙古新闻网  15-08-10 09:56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文·摄影/记者陈 玲实习生刘 蓉

  8月8日清晨,呼和浩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了位于赛罕区西把栅乡前不塔气村的3家黑作坊,记者跟随进行了采访。

  6时许,记者跟随执法人员赶往前不塔气村。“我们的执法人员在辖区走访时发现,在前不塔气村有几家豆制品黑作坊,今天就赶往那里检查取缔。”在途中呼和浩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张德志说出此行目的。6时15分,执法人员走进一处院子,院里一排7间屋子时有人员进进出出。执法人员的突然赶到,让院里一下热闹起来。7间屋子其中有2个豆腐坊、1个豆芽坊。

  记者挨个屋子进入,看到7个黑暗脏乱的制作间内,成品半成品随意堆放,苍蝇乱飞。走进第一间屋内,记者看到,这里是制作豆腐的操作间,天虽大亮,可屋内的光线依旧非常暗,制作豆腐的工具随处放置,几百斤被泡制后的豆子装在袋子里,执法人员在墙角处找到5种食品添加剂。“你这个作坊开几年了?每天能生产多少豆腐?这些做好的豆腐都往哪销售?”记者问作坊的负责人时,王姓负责人表示,他的作坊刚开1年,每天能做300斤豆腐,基本都销往周边的批发市场及一些小商店。而在执法人员的追问下,王姓负责人才表明,他的作坊已开了两年多。随后,记者又走入其他几个豆芽和豆腐的制作间,发现环境都非常恶劣,制作间房门和窗户大开着,黑暗的屋内地上污水横流,屋顶结着成片的蜘蛛网,一些制作豆腐豆芽的工具积了厚厚的污垢,做出来的成品或半成品随意堆放。记者看到,有一个制作间的屋门对着的后墙开了一个大大的口子,一旦有风,就会有灰尘和纸片飞到屋内。“根据《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的规定,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满足防蝇、防尘等各种相关条件,但是这3个作坊都不具备这个条件,根本办不到《食品生产许可证》。”呼和浩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副局长云强说道。

  “我们知道这个屋子的环境和各方面不都达标,所以准备关了,重新找到制作间正在装修,还没来得及搬过去。”在执法人员检查的同时,3家黑作坊的负责人纷纷说道。

  执法人员表示,3家豆制品作坊无任何合法证照,私自生产、销售,工作间卫生条件恶劣,原料存放环境不达标,私用的锅炉也存在安全隐患,是典型的黑作坊。对此,执法人员当场熄灭了制作间内的炉火及私用锅炉的火,没收了3间作坊内的所有制作工具、原料、成品、半成品,并下发了立即停业的整改通知书。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