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符合实际抓出实效
——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在乌兰察布市观摩检查侧记
硬化的水泥路面、整齐的房屋、宽敞的医务室、物品丰富的便民连锁超市、入户的自来水、稳定的供电……这样的场景,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乌兰察布市农村牧区。这些变化,源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
9月6日至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在乌兰察布市观摩检查“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推进情况。两天的行程中,观摩检查组深入5个旗县的40多个乡村,实地察看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标准化卫生室、便民连锁超市、广播电视户户通等工程建设情况;与村民亲切交流,了解他们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感受和看法,征求他们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意见和建议。
在检查中看进展、促提质。
在交流中察民情、解民意。
走村入户的过程中,观摩检查组听到了群众的心声:
“土路变成水泥路,土房变成砖瓦房。现在环境好了,日子好了,这心里可乐呵呢!”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复兴乡大同营村的黄福根高兴地说着。
而商都县七台镇永顺堡村的张锡旺说起村里和自家生活的变化,感叹说这是“从没敢想过的好事”。“要不是政府给帮着弄,我这辈子连个院墙也垒不起。现在住进新房,看病有卫生室,买东西有超市,这过得才像个日子。”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内蒙古的生动实践。作为欠发达地区,乌兰察布市基础条件较为薄弱,但他们紧紧抓住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大好机遇,明确了工作目标: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
察右前旗旗委书记张军说:“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我们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我们‘十个全覆盖’工作的标尺。”
对于这一做法,村民很认可。“我家有6间房,政府给补贴钱改建房子。我们自己出点钱、出点力,也乐意。”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水泉村村民张万宝站在自家院里,高兴地对观摩检查组成员说。
放眼乌兰察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注重实际、注重实干,不摆架势、不造声势,脚踏实地力争把“十个全覆盖”工程抓出实效。
卓资县梨花镇土城子村因在武要古城遗址上建设而得名。走进村里,眼前一座座乡土风格浓郁的房屋让观摩检查组成员眼前一亮。房屋以青色为主色调,屋顶采用红瓦,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北方窑洞的历史特色。
“我们家几辈子都住在这窑洞,现在改建后大不一样了。”村民段虎威腼腆地说,他正准备搞农家乐,预计收入能增加不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乡俗各不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让这些村庄不仅留住了好山水,留住了淳朴的乡村味道,更留住了自身的文化根脉。
当观摩检查组成员向兴和县城关镇十号村村民刘连宝询问他家房屋改造的情况时,他拿出了一张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危房改造及院落整治农户明白卡,上面有他家房屋改造现状图和改造建设示意图,以及房屋改造所花费用明细。“有了这张卡,各家房屋是咋改造的,花了哪些钱,都清清楚楚。”刘连宝说。
据了解,乌兰察布市“十个全覆盖”工程近两年实施了1028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78%,覆盖了3210个自然村。
走进乌兰察布的村庄,“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成效,正洋溢在群众的笑脸上,铭刻在群众的心田里。(记者 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