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杏花碑下说司马 全国网媒记者参观司马温公祠
内蒙古新闻网  15-09-12 01:32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本网讯(记者 安华祎)晋南的九月,暖风熏熏,硕果累累。9月11日,第十届全国网媒山西行采访团一行前往司马光祠,来一同仰谒这位四朝元老的历史韵迹。

  司马光祠坐落在庄稼遍野,果树飘香的峨眉岭上。屹立在风光秀美,源远流长的涑水河畔。家喻户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和文坛巨著资治通鉴,给这座千年的古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司马温公墓神道碑

  司马光,字君实,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著有《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卒。墓前峰岭回环,奔赴成势;墓后涑水萦绕,流逝有趣,可谓祥宝之地,司马光祖族多人群厝于此,墓侧翁仲分列,墓前有明嘉靖间复制的碑一通,碑额“忠清粹德之碑”为哲宗赵煦御篆,碑文为苏轼撰并书。东有司马温公祠,再东有香火寺余庆禅院,禅院内大殿为宋代建筑,寺内有历代碑石二十通,记载坟园沿革。整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0万平方米。包含古墓葬、古建筑、石刻文物,古建筑为北宋原构,多座石碑石刻为北宋原物,并为宋哲宗、苏轼、王安石等多位历史名人手迹。

  “杏花碑”,即司马温公墓神道碑。为什么“神道碑”又被叫做“杏花碑”?历史给我们在这里留下了故事。约在1088年,也就是司马光逝世后的第二年,为彰显其功德,哲宗皇帝篆额“忠精粹德之碑”6个字,钦令大学士苏轼撰文并书丹碑文,玉册官臣王蟠奉旨摹刻,因此司马温公神道碑又名“忠精粹德之碑”。由于政见的不同,司马光其人、其碑也祸福相伴。1094年,也就是司马光逝世8年后,章、蔡等人诬陷司马光,哲宗皇帝听信其言,命令将他所定、所题,苏轼撰文并书丹的神道碑碎为四段,碑文上字也被凿毁,深埋地下。因碑额御篆,碑座甚巨而幸存。司马光的墓地成了一片废墟,无限凄凉。1148年,适新任县令王庭直(今安徽寿县人,皇统八年为夏县县令,政绩可观)拜谒司马温公祠,见废墟处长一杏花树,高丈余,树冠如伞,枝繁叶茂,实为奇观。联想前事,他想这是不是神道碑显灵?就命人掘挖,得断碑4段于泥土中。之后王县令将断碑,仍依原拓片文字重新篆刻,连同额、跋共6石立之,故名叫“杏花碑”,“杏花碑”,即“忠精粹德之碑”。

  近一千年来司马光后人一直传承着对司马光等先祖的祭祀活动,已经形成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存。

[责任编辑 安华祎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