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日布日格德音乌拉镇,当地人俗称黑鹰山镇,被称为“生命的禁区”。阿拉善电业局额济纳农电公司黑鹰山供电所就是伫立在这片寂寞荒凉的土地上。工作在这里的内蒙古电网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蒙电的优质服务理念,坚持用心服务于农牧民、服务于当地工矿企业、服务于边防哨所。该供电所距离旗政府所在地280公里,有7位值班员,主要负责蒙西电网最西端110kV黑鹰山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和当地35kV线路的巡视维护、用户配网管理和电费结算,是一支业务精良、肯于奉献的团队。



夜空中的星


电力抢修

黑鹰山变电站与算井子派出所新春联欢
无悔选择 不畏环境艰苦
黑鹰山地区气候恶劣,常年饱受着沙尘暴的肆虐。供电所值班员每十天换一次班,近300多公里的搓板路,在车辆不抛锚的情况下,需要颠簸6个小时才能到达。夏天,要面临雨水山洪冲毁路面的困境。冬天,还要面对大雪封山和迷路的危险。 2009年12月31日是供电所换班的日子。早上8点,下班的值班员高兴地给家中拨打回家过节的电话。可就在半路上,却突降大雪,通勤车轮胎损坏、没有手机信号、通讯中断。正值寒冬腊月,3人仅凭车辆剩余的燃料维持车内的温度。直到下午5点,边防某连的巡逻战士才发现他们,并将失联受困的情况转达给额济纳农电公司。公司立刻派车救援,但因为大雪封山救援车也迷路了,直到2010年1月1日早晨7点,救援人员才找到了冻了一天的值班员们。因车内的燃料早已用尽,他们一个个被冻得脸色铁青、浑身哆嗦,话都说不清楚了。黑鹰山变电站建站8年,通勤越野车已报废了5辆,2013年底新配的哈弗越野车到今也已千疮百孔。
用心服务 军民鱼水情深
2013年7月,黑鹰山连降暴雨,山洪冲毁路面形成了宽10余米最深达1米的7条河沟。车辆无法通行,从山上湍急而下的洪水使边防连队的4级杆塔倒杆断线,多个杆塔歪斜,造成线路跳闸。连队失电,水泵无法运转,边防连队战士的饮水问题成了头等大事。此时,供电所的抢修车辆就被截在离连队不到十公里的河沟处,值班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司机沿着河道来来回回前行了十几公里,但由于水太深,无法让车辆安全通过。所长李吉存和老师傅苏依勒图决定,人抬着车过河。就这样,四个值班员加一个司机,卷着裤腿抬着车过了一条又一条河沟,脚掌被河底的石子、梭梭扎破了,他们一声不吭,硬是咬紧牙关,扛着满车的抢修物资来到了河沟对面。他们没时间去吃口热饭,立即奔赴故障现场。经过两天的抢修,终于恢复了对边防连队的送电。连队有电了、战士有水喝了,可是,供电所的值班员们却患上了重感冒,躺在了卫生院的病床上。2013年春节前夕,黑鹰山的矿区企业都已放假,山里留守的只有供电所3名值班员和西北第一哨——青河口边防连队的战士。大年三十那天飘起了雪花,战士们拿着罐头、还有连队养的猪肉从40公里外赶到供电所,大家包饺子、点篝火,一起守岁过节。孤寂的远山,寒冷的冬夜、纷飞的大雪,肩负着保卫祖国边疆的使命和守护大漠光明重任的两家人,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不畏严寒 助力工矿企业
2014年12月8日晚,寒风裹挟着沙尘呼啸而来,黑鹰山盛源矿业的1号真空断路器电缆接头处出现了松动,有拉弧、打火现象,造成断路器跳开,厂内失电。盛源矿业立即找到黑鹰山供电所救援,如果供不上电,生产设备就不能运转、无法给厂房和员工住所供电,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员工冻伤的困境。供电所主值班员于忠庆得知情况后,立即连夜抢修。平日里简单的工作在漆黑、寒冷的冬夜变得异常艰难,值班员在做好安全措施后数次登杆处理事故,可是每次待不到十分钟就又下来了,零下20多度的气温,冻得手都伸不开,人站在上面直打哆嗦。只能用木柴在旁边点起了篝火,值班员在杆上工作冻得实在受不了就下来烤会火再上去。就这样上上下下几十次,终于在第二天清晨恢复了送电。企业的生产设备正常运转,供暖也恢复了,值班员们却冻得眼泪都凝结在脸上,手上全是冻疮。
吃“苦”耐劳 彰显服务精神
吃水是黑鹰山最困难的事情,因为氟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当地人把这种水叫“苦水”。长期饮用会使人出现头发变白、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等各种症状。2014年,内蒙古电力公司新闻中心的记者前去黑鹰山供电所采访,见到了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的所长李吉存。当记者得知他的年龄不到四十岁时,神情中透露出不解和惊讶,李吉存腼腆地笑道:“因为黑鹰山的水喝得时间久了才变成了满头白发。”黑鹰山地区多为铁矿场,每年3月份左右企业恢复生产的时候,整个黑鹰山地区的水都会变成红褐色,供电所换班时从镇上拉来的水只够日常饮用,洗菜做饭只能用当地的水。黑鹰山有句顺口溜“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人在这里能够生存下来就已经是个奇迹。
送别“战友”坚守大漠光明
2013年3月27日,站内一向身体健康、乐观向上的值班员李保忠,突然出现了头晕、恶心、心率不齐等症状,立即去黑鹰山唯一的卫生院检查,但有限的医疗条件无法对病情进一步确诊,李保忠拿着医生开的救急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所内休息,可就在值班员将他扶到卧室转身离开的一瞬间,李保忠重重地倒在了地上,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身体不停地抽搐,值班人员立即对他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看着他的呼吸越来越微弱,值班员大声地呼喊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救护车,在荒无人烟的戈壁奔驰;生命,在那一刻变得如此脆弱。在漫长的7个小时的焦急等待中,值班员的双手因为做心肺复苏不间断的按压变得红肿、僵硬。直到晚上21时,救护人员终于赶到供电所,但此时的李保忠师傅早已没有了生命的迹象。李保忠的离去像一座大山压在所有值班员心头,作为黑鹰山光明的守护者,他们比谁都清楚,这里需要他们,这里的十六个矿产企业、两个边防连队、农牧民需要他们。他们像过去的两千多个日夜一样,为了保障安全供电,继续默默地坚守在黑鹰山。阿拉善电业局110kV黑鹰山供电所的值班员们,用实际行动建设着坚强电网,他们为蒙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默默奉献,他们守护着北疆光明、践行着蒙电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