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十个全覆盖  >  观摩检查   
微博
Qzone
王君巴特尔率队观摩检查巴彦淖尔市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巴彦淖尔:“十个全覆盖”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王君巴特尔率队观摩检查巴彦淖尔市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0月14日傍晚,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领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深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乌日图嘎查走访农户,了解房屋改造情况 袁永红摄 

 

10月1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领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来到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王善村文化活动室,了解乡村卫生院、便民超市等的建设情况。  记者  袁永红  摄 

  10月14日至1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领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深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乌拉特中旗和磴口县50多个嘎查村,就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进行现场观摩检查。

  金秋的八百里河套,高天流云、五谷丰登。“十个全覆盖”给河套平原带来万千气象,美丽的乡村景色令人流连忘返,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由衷地表达着对党的惠民政策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去年以来,巴彦淖尔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把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改变农村牧区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按照旧村整治型、中心村集聚型、旅游观光型、城郊吸纳型、流动覆盖型、移民搬迁型、特色产业发展型、园区辐射型等多种模式,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工程建设,不仅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也带动了农牧民增收致富,实实在在地美了乡村、富了乡亲,得到农牧民群众的交口称赞。两年来,巴彦淖尔市已累计投入资金60.6亿元,完成1474个村的建设改造任务,受益人口达64万人。目前,明年工程已提前启动,2016年年底前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彻底改变农村牧区面貌。

  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西小召村,把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全力打造集旅游、休闲、餐饮、娱乐、商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帮助乡亲们建起了农家乐、牧家乐,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看草原、享美食,体验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碰撞融合的独特魅力,也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五原县隆兴昌镇王善村,素有“西北菜籽第一村”的美誉,该村按照“旧村整治型”模式实施危房改造,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古代民居特色,使老建筑创造出新价值,为古老村庄注入新活力,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乌拉特中旗牧羊海牧场去年还是连片的土坯房,如今土坯房变成了红瓦铺顶、水泥腰线、涂料刷新的新住所,污水坑变成了彩砖铺路、小桥流水、亭台错落的休闲广场,职工们吃上了有机菜,喝上了纯净水,新农保和新农合等社会保障应有尽有。磴口县隆盛合镇新地村在街巷硬化工程中,统筹考虑农村产业发展,水泥路贯通每一座蔬菜大棚,极大地方便了瓜果、蔬菜销售和外运,为农民群众铺就了致富路。

  观摩检查组对巴彦淖尔市从实际出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对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牧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观摩检查组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切实把“十个全覆盖”这项关系各族农牧民切身利益、关系自治区发展大局的重大工程抓紧抓好。要在“全面”上下功夫,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公共服务要全覆盖,嘎查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牧区垦区要全覆盖,边远地区的牧民、五保户、鳏寡孤独等生活困难群众要全覆盖,让每一户农牧民都能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的温暖。要在“实效”上下功夫,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贪大求洋,不摆花架子,不搞一刀切,做到规划科学合理、措施扎实有效、推进稳步有序、督导严格有力,确保取得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要在“结合”上下功夫,把工程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与乡风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为乡村面貌更加美丽、农牧民群众更加富裕注入持久动力、提供有力保障。

  自治区领导张力、那顺孟和、王中和、吴团英、常军政、杨成旺,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盟市委书记、盟市长,部分旗县委书记参加观摩检查。 (记者魏那)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