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十个全覆盖 > 要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王君巴特尔率队观摩检查乌海市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并且就本轮观摩检查进行现场总结

  历时20多天,行程6000多公里,深入11个盟市39个旗县500多个嘎查村

  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在乌海结束行程

  王君巴特尔率队观摩检查乌海市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并且就本轮观摩检查进行现场总结

  10月1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领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深入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新地村、巴音乌素村、新丰村和团结村,进行现场观摩检查。 记者 袁永红 摄

  10月1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领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来到乌海市海勃湾区,随机查看乡村房屋、道路建设,并和督导组负责同志了解“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当地的推进情况。 记者 袁永红 摄 

  10月1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领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深入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新地村、巴音乌素村、新丰村和团结村,就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进行现场观摩检查。

  乌海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农区虽然只有13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但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去年以来,乌海市按照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把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着眼于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在加快推进危旧房改造、街巷硬化、村容村貌整治等基础建设的同时,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取得了良好成效。在社会保障方面,乌海市鼓励农区居民按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进”可享受城镇职工养老待遇,“退”可由居民养老保险“兜底”;农区居民个人只需参加新农合,就可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险待遇,五保对象和孤儿、低保居民免除或减免医疗保险费。在教育方面,乌海市坚持农区和城区共享学前教育资源,健全城乡教师交流互助机制,13个行政村的8所幼儿园已全部投入使用,农区学前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乌海市把环卫、公交、路灯、储蓄所等城市公共服务全部延伸到农区,把供暖、供气、给排水等公共服务项目向农区覆盖,有效地满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去年以来,乌海市累计投入资金7.53亿元,完成了13个行政村和1个涉农社区的建设改造任务,受益人口近2.5万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让乌海市的农区居民享受到了城里人的待遇,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观摩检查组指出,本轮巡回观摩从9月上旬开始,历时20多天,行程6000多公里,先后观摩检查了11个盟市、39个旗县、500多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情况。通过观摩检查,使大家深切感受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和农村牧区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基层组织建设三项重要工作,既是自治区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投入最多、受益面最广的综合性民生工程,也是事关自治区全局的发展工程、强基固本工程。三项重点工作的推进,不仅使广大农村牧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也使农牧民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不仅使农村牧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也使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锤炼、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通过巡回观摩检查、相互学习借鉴,大家收获了欣慰与喜悦,看到了差距与不足,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的信心与决心。

  现场总结会上,王君、巴特尔、张力等自治区领导作了重要讲话,部分盟市委书记、督导组组长、旗县委书记作了发言。王君强调,深入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等三项重点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在实践中培养干部和考验干部的重要平台。本轮巡回观摩历时20多天,先后观摩了11个盟市、39个旗县、500多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参加观摩人员纷纷表示收获很大。

  “通过观摩,提高了认识,看到了差距,学到了先进经验。”“通过观摩,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既有压力,也有动力。”“通过观摩,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对农牧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

  思路清则方向明,方向明则干劲足,干劲足则事业成。乌海市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做细、做实、做到位,推动农区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根本转变,推动城乡实现一体化。 (记者魏那)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