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大联欢 内蒙古猴年春晚将带全国观众共品草原年味
内蒙古新闻网  16-02-01 19:21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猴年春晚日前已录制完毕。其中,汉语春晚将于2月6日也就是腊月二十八晚上,与全区观众见面。蒙语春晚将在除夕晚上和观众共同守岁。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节目中心主任王大卫向新华网内蒙古频道介绍,猴年汉语春晚与真人秀节目《这是我的家乡》联动,更加注重“大联欢”,除了演员与现场观众的互动外,电视机前的观众也能够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互动。王大卫说,晚会主创将大部分经费用于舞台效果的打造,相信一定会为观众献上一台精彩夺目的春节联欢晚会。

  《这是我的家乡》录制现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供图)

   一碗奶酒沉淀草原年味

  内蒙古猴年汉语春晚从一碗奶酒切入,通过奶酒的传递展示内蒙古从东到西不同地区、民族的特色年俗。舞台上,真人秀节目《这是我的家乡》12个盟市的代言人悉数亮相,展示各盟市的风采、品格、特质。

  王大卫说,2016年汉语春晚的主题为“这是我的家乡”,由“太平盛世草原年”、“阖家欢乐团圆年”、“梦想成真幸福年”、“春色满园吉祥年”四个篇章构成。

  和以往春晚台上表演台下观看的形式不同,今年主创人员打破舞台界限,在舞台下设了互动区,让观众成为演员,演员也是观众,真正体现了“全民大联欢”。电视机前的观众,播出当晚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参与到晚会中,和演员一起“玩起来”。据悉,2月6日晚,汉语春晚的播出平台除内蒙古卫视外,还将通过网络平台、手机电视等渠道播出,将覆盖内蒙古90%以上的观众。

  《这是我的家乡》录制现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供图)

   真人秀为春晚热身

  王大卫告诉新华网内蒙古频道,猴年春晚团队于2015年4月开始组建,9月开始进入实质创作。今年是内蒙古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两大台合并的第一年,对大型活动节目中心提出转型要求,也对猴年春晚提出更高的要求。

  真人秀栏目《这是我的家乡》就是转型的具体体现。这档栏目于2015年开播,为季播栏目,由内蒙古12盟市的演艺精英组成12支战队,在12位代言人的率领下展开比拼,经过12轮激烈角逐最终产生出冠军战队。

  第一季中,各盟市演艺组的节目民族色彩浓郁,全方位展示了内蒙古的文化特色。王大卫表示,通过这档真人秀栏目,挖掘了更多更好的新人新作品,以及创新的节目形态,这些都在猴年春晚中有所体现。

  《这是我的家乡》录制现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供图)

   大力启用新人新作品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节目中心一直以来都坚持节俭办晚会,主创人员将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效果。

  按照常规,晚会投入最大的是明星演员。但内蒙古卫视春晚反其道而行,导演组、制片组都精打细算,将大钱都花到舞台效果上,在声光电以及视频影像等方面加大投入,以让观众能够欣赏到精致的春节联欢晚会。腾格尔、齐峰、斯琴格日乐等明星,几乎都是零报酬参演。

  王大卫表示,晚会更加注重启用新人。特别是蒙语春晚,新人占到30%。在蒙语春晚中有4个小品非常值得期待,其中一个为蒙古国演员创作,另外3个为本土作品。汉语春晚中,展示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带来山乡巨变的节目《十福临门》,以及由内蒙古优秀舞台剧《马可波罗传奇》团队打造的《丝路印象》等节目,都值得期待。

  王大卫告诉新华网内蒙古频道,内蒙古卫视2015年春晚平均收视率在全国各卫视春晚中排名前十,在广电总局评选的全国“十佳春晚”中排名第一。按照今年晚会的创新形态及制作精度,会有更好的效果。(曹桢)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