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2015年,昆都仑区128项重点改革任务和试点任务全面铺开,激荡起深化改革的最强音。本期摘录昆都仑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部分亮点工作,以飨读者。
经济体制改革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经济产业融合发展
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思路,采取补贴、奖励、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托浙大工研院、内科大等科研院所,推进产学研由单一项目、技术层面的合作向区域创新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合作转变。
截至2015年底,浙大包头工研院已入驻19个研发中心,注册成立9家产业化公司,进驻中试基地产学研项目2个,搭建“中国技术市场西部科技服务中心”等2个技术服务平台。
完善产学研协作机制,制定出台《昆都仑区关于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的协同联动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产学研联合体。鼓励企业建立高技术人才带头人制度,实施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
积极培育物流市场体系,流通主体快速发展
积极推动物流集聚区升级改造,发挥现有物流园区的规模效应及整体优势,不断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园区物流与电子商务企业融合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全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110国道城区段大货车限行为契机,将钢铁建材物流园区建立为集现场交易、展示与订单交易、仓储配送等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服务集散区。
华蒙物流园、鑫港源顺物流园等企业累计入驻商户548家,园区全年钢贸交易量超过400万吨,实现交易额9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7000余人。
推进商贸、农贸市场升级,在包百、王府井等传统商圈内逐步增加一站式购物和时间消费场所,丰富商圈原有业态,推动传统服务业扩容提质。制定《昆都仑区菜市场管理规范》,指导市场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行为。完成对光彩街市场全面封闭改造。
发展、改造社区(农村)商贸市场,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稳步发展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店等“无距离”生活性服务业。布局开设惠客连锁超市社区便民店25家,实施友谊农副产品集贸仓储中转配送中心工程等项目建设。
行政体制改革
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着力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力量各自功能优势,破解政府投入开展社会工作与人民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构建新型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变“养人办事”为“用钱办事”,转变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引入政府购买服务理念,推动购买服务由单一领域向多领域拓展,形成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机制。
2015年共投入150万元用于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
涉及健康养老及就业、物业、家政等7个领域11个项目
受益群众达15万人
创新社会组织承接服务模式,变“行政命令”为“遵循市场规律”,加大机制体制创新力度,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出台《关于昆都仑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强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政社互动”。
2015年新增各类社会组织1064家(总计1457家),达到每万人平均拥有19.2个社会组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居全市各旗县区之首,并作为自治区唯一旗县区入选“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
创新评估考核方式,变自我测评为第三方测评,率先在自治区探索开展购买服务专家评审机制,制定符合昆都仑区特色实际项目评估办法和评分标准。通过招投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社会组织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和承接公共服务的群众满意度进行有效测评。已对“银龄虚拟养老院项目”、“社区老年群体能力评估及老化预防项目”、“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等5个项目进行了集中评审。
城镇化和农村牧区改革
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电商企业开发农村牧区市场,扩大电子商务应用领域。
同城信电子商务公司在自建电商平台上率先开发了农牧业、地方农产品模块;包头秒银科技公司拓展农产品网上销售业务;内蒙古益合贷金融信息公司通过正规网贷平台为农牧民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内蒙古和兴惠客公司已率先进驻昆都仑区农村(牧区)市场,签约商铺1300家,其中200家便利店建成开张。
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激发农村活力
培育、壮大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以“产村融合”为切入点,发挥近城优势,引入社会资本发展“高精强”现代农牧业。制定出台《昆都仑区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实施方案》,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牧户”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一批利益联接紧密的龙头企业。
已有国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引进福建漳州润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乌兰计三村合作新建包头市闽蒙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与北京协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项目初见成效。
生态文明制度改革
推进昆都仑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工程建设
2014年昆都仑区申报的昆都仑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工程,于2015年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审核批准并取得授牌荣誉,这是全国四个试点之一。
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健全公共绿地管理制度
以开放式公共绿地建设为主导,在布局上满足合理的服务半径,并对现有公园和广场绿地进行资源整合。
2015年重点打造了昆河两岸到水库绿色走廊的续建工程以及城区道路绿化提档升级改造。建设完成了占地9.6万平方米的昆河“隐园”工程,实施完成了友谊广场、苏雅拉游园、团结游园等4个游园广场的整体改造,各大公园以通透、美观的围栏取代厚重的围墙,免费开放,为群众创设了环境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
民主法制改革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再现新面貌
完成15个街镇“代表之家”、“社区代表工作站”提档升级建设工作,新建包钢、稀土高新区“代表之家”,加大了各街镇“代表之家”的硬件、人员配备力度。各“人大代表之家”在服务代表、联系群众、宣传民主法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昆都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修改完善了《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办法》、《昆都仑区人大常委会联系区人大代表办法》等系列制度,实现了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法律化、制度化。
文化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硬件建设上,加强完善区级“两馆”基础建设,建立两馆互联网网站,实现wifi全覆盖。在区图书馆开展图创管理系统调试、图书区别色标粘贴工作。将文化站室建设与“十个全覆盖”、“两室”用房建设相结合。在软件建设上,实施“高精尖缺”人才购买计划,逐步实现文体人才由“养”到“用”的转变。相继制定下发工作制度7项。实施文化“普雨工程”,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化服务方式。推进“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行“菜单式”服务和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模式。
共建设完成文化站室98个,文化站室的标准化率由2014年的9.9%提升至目前的90%。
培养各类文体志愿者2196人,新增群众文体队伍96支,总数达到239支。评选星级文体团队19支,其中包头市五星级团队1支、四星级团队4支,区级1-3星级团队14支。开展新年音乐会、流动演出进社区、进村镇活动共计400余场次。
强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探索建立自治区首个县级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完善网络监管平台功能,实现文体市场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控,监督举报、执法取证30分钟高效处理的目标。开展本级行政权力梳理工作,推动文化市场监管逐步由事前审批转变为事后监管工作。
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1874人次,检查场所4135家次,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场所69家,登记、建立执法处罚案卷24份。文化市场行政许可、确认、处罚等行政权利从498项减少至156项,减少68%。
社会治理改革
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再上新台阶
城乡均等的法律援助工作体系初步构建。在15个街镇、妇联、看守所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问题,有效维护妇女儿童、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已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22个、联络点96个。
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日益完善。立足三级社区矫正立体化网格体系,成立了社区矫正综合执法大队,规范执法手段和程序,落实公检法司监督协作机制,在全市率先推行“9+1”帮教和网格化管理模式。
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工作再获新突破
以“街道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社会组织培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三位一体’多元共治幸福社区”为实验主题申报的全国第三批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顺利通过了评审,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
规范综治工作中心建设,积极推动法治社区创建。整合各部门资源,建设集标准化警务室、社区戒毒工作室、社区矫正工作室、调解工作室、法律援助室、心理疏导室、家事法律服务室于一体的街镇综治工作中心,将政法部门的服务职能延伸到街道社区,依托一支队伍(“法泽”协会)、两个平台(网络平台、实体平台)、三级创建(区、街镇、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群防群治、平安建设等工作。目前正在黄河西、市府东、少先、阿尔丁、团结5个街道积极筹备建设试点。
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
2015年派出2名教师赴固阳县农村从事一年的支教交流工作。从部分优质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部分薄弱校进行支教,现已派出专任教师30名。从29中选派了13名优秀教师交流到蒙古族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每人服务时间为2年。近三年来交流轮岗的教师达240余名。
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市级“百户十强”企业
通过建立以街镇、社区为平台的家庭服务业网点,逐步实现家庭服务业的职业化、规范化。依托包钢惠客电子商务创业园兴建劳务市场,举办“春风行动”等招聘会,注册开通“昆都仑区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实行“线上+线下”就业服务模式。促进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发展,16个家庭服务站被评为优良等级。新入围家庭机构18家,新建社区家庭服务站5个。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加强党员管理,稳步推进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
发展党员170名,建立党员组织关系数据库,畅通党员“出口”,在卜尔汉图镇所属16个村级党组织进行处置不合格党员试点工作,制定下发《昆都仑区党员队伍纯洁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处置7名不合格党员。在抓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昆都仑区处置不合格党员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
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共建共享新机制
在区级层面,通过建立地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工作制度,为区域内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信息、人才交流搭建了协调沟通平台;在街道层面,通过设立“非建制性”区域党工委,实现了中心任务、大型活动、公共服务、和谐社区建设等重大事务的同部署、共参与;在社区层面,通过改进和优化社区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加大非建制性联合党组织组建力度,方便党员参加社会性、公益性活动,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在更广的层面发挥作用。
有60家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武警部队党组织加入昆都仑区地区党建联席会,15个街镇吸纳181家驻辖区单位党组织建立了非建制性区域党工委,108个社区党组织与365个单位党组织进行联建。
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改革试点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深入开展基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试点工作
昆都仑区作为自治区基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试点地区,制定了《包头市昆都仑区街镇纪(工)委书记提名考察办法》和《包头市昆都仑区纪委派驻纪检组长提名考察办法》,从提名考察的范围、程序、要求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规范,为试点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依据。研究制定《基层纪委书记提名考察程序》、《基层纪委书记备用人选库和配套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力争为自治区全面推行此项工作总结经验、提供参考。(闫静图/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