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在市科技馆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为未成年人打造美好的精神家园
多年来,乌海市把加强校内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作为提高广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阵地,通过加强校内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有效改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特别在农区,乌海市先后在8所学校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达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的要求。2015年,中央及自治区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资金和项目运转补助资金共计100万元,已全部到位。与此同时,乌海市积极组织建设市、区两级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成立乌海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志愿服务队,目前乌海市共有4所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师84名,通过热线电话、公益讲座、家长课堂、团队训练等形式,开展免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个体咨询、团体活动、沙盘游戏、心理放松、情绪宣泄、心理测评等辅导活动,受益人达3000余人次。
2007年12月,市科技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市科技馆总投资8800万元,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600平方米,建成儿童科技乐园展厅、基础应用展厅、青少年多功能剧场、天像厅、青少年社会实践课基地、艺术教育基地等;2008年投资421万元,建成安全教育展厅;2011年投资925万元,建成工业循环经济展厅;与共建单位共同建立了党务公开展览基地、禁毒教育基地、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基地。
经过不断努力,市科技馆现已形成了以基础展厅、安全展厅、工业经济展厅、禁毒展厅、健康人格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艺术培训基地为骨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格局。每年都有数万人次的干部群众、青少年儿童到市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培训。2012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社会各界人士近3万人次,社会实践基地培训乌海市中小学校学生1.3万人次,校外教育基地培训特长生近800多人。
市实验小学西校区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墙。
主题突出的道德实践活动
没有实践,道德就成了空谈。
为了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道德的力量,乌海市许多学校、社区、科技馆纷纷组织形式多样的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学雷锋、孝敬父母、听道德模范讲故事,让他们真实感受到什么是“德”,并思考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道德实践活动非常丰富,有学校组织的,也有家长自发组织的,我们带着孩子去贫困学校做捐助,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组织‘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孩子们为父母做家务,和父母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在元宵节时,我们通过举办‘猜字谜’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趣味。”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李朝霞告诉记者。
近年来,乌海市通过清明、端午等重要时间节点,坚持网上网下相结合,拓宽公众微信平台、微博、QQ群、校讯通等宣传渠道,利用班队会、主题演讲、宣讲会等形式,在乌海市广大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2015年,乌海市开展了第一阶段“德耀长河·善行乌海”学习雷锋少年志愿服务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乌海市中小学生在所在社区开展以“爱雷锋、学雷锋、志愿服务我同行”为主题的“文明进社区、邻里相守望”、“爱护居住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我为长辈献爱心”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在清明节期间集中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采取网上签名寄语与网下教育实践交融的方式,组织制作手抄报、风筝比赛、诵诗会等主题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宣传品1000余份,20余万人次参加了网上祭英烈活动;端午节期间,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主题活动;国庆期间,开展了“我的中国梦—向国旗敬礼”升国旗仪式主题活动,近万人参加升国旗仪式;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诵读比赛,近千人参加了“同在国旗下”剪、贴、画国旗活动;组织“铭记抗战历史、弘扬爱国精神”千人书法、绘画现场展示活动、“庆十一、祖国妈妈我爱你”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