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木河上的哨兵
——记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伊木河连原连长杜宏烈士
记者 刘俊霞
内蒙古八千里边关,像腾飞的骏马,横亘在祖国的正北方。莽莽林海,辽阔草原,千里戈壁,浩瀚沙漠……从东到西,这些标志性的地形地貌依次铺展在内蒙古边防一线。
我们要讲述的是发生在八千里边防线上的一段——额尔古纳河旁的英雄故事。
额尔古纳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地区,是中俄界河。这条河流流经蒙古族的发源地——室韦,传说蒙古民族的名称就起源于这里的一个古老部落——蒙兀室韦。奔流不息的额尔古纳河见证了昨天成吉思汗驰骋草原的风采,它也目睹了今天边防军人餐风饮雪、甘洒热血的牺牲奉献。
新中国究竟有多少边防军人牺牲在这条界河中,已无从查阅。但在口口相传的诉说中,在有迹可循的军史记载中,记者得知,40多年来,至少有9位军人的生命与这条古老的河流紧紧相连:多年前有苏盛轼、阿尔斯楞、石国祥,近期有杜宏。
杜宏所在的边防连队在祖国版图鸡冠顶上的伊木河。伊木河边防连,背靠界河,前拥森林,最低气温曾有过摄氏零下57度的纪录,至今还保留着一副被冻裂的直升机螺旋桨。长达七个多月大雪包裹期,除了对岸的俄罗斯哨所,方圆几百里再无人烟,就连买一块香皂都要跑上几百公里外。夜宿伊木河,熄灯号吹响,这里除了寂寥的星辰,看不到一点灯火,静的让人发慌。连队没有互联网,手机只有微弱的电信信号。可杜宏13年的军旅生涯中,有11年在这里坚守,直至牺牲。
2015年12月30日下午,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伊木河边防连连长杜宏在前往哨所突击检查途中,因天气严寒,雪大路滑,山路陡峭,不幸从26米高的陡坡上滑落,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31岁。
抓训练细辅导。
【19岁】越是苦地方越能锻炼人,吃得苦越多收获就越大,伊木河最苦,我就要到那儿去。
2003年,杜宏19岁。4个月新兵连集训即将结束,杜宏主动申请去伊木河边防连。不少战友对他的举动疑惑不解,有人说他爱出风头,有人说他有点傻,大家都知道,伊木河是“雪域孤岛”很多人不愿意去。可杜宏不这么认为,他在日记里写道:“越是苦地方越能锻炼人,吃得苦越多收获就越大,伊木河最苦,我就要到那儿去。”
年轻的杜宏从决定当兵那天起,就告诉自己要对得起那身军装,要对得起军人这个职业,要用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刚入伍的时候,杜宏身体比较瘦弱,新兵连第一次组织五公里长跑,他跑到一半就不行了,在班长连拉带拽下,才勉强跑完了全程,但离及格还差了3分多钟。当天晚上,杜宏躲在被窝里伤心地哭了。从那以后,他给自己开起了“小灶”:每次跑步都要系上沙绑腿、穿上沙背心;做俯卧撑,他在背上绑了两块砖头;练单双杠,别人做8个,他坚持做10个,实在做不动了就在杠上撑一会儿;射击瞄准训练,他在枪管吊上装满水的水壶;手榴弹投掷,每天至少甩上七八十枚教练弹,胳膊肿了还从不间断。
经过一番苦练,新训结业考核时,杜宏获得了3项第一、一项第二,成为新兵营里的训练尖子。
【25岁】我决不放弃,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
2009年,杜宏25岁。正在军校上学的他,适逢学院组建阅兵方队,参加建国60周年首都阅兵,杜宏激动地报了名。然而,挑选的条件非常严苛,最终他作为替补队员来到沙河阅兵村。
阅兵训练的强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每天6点至22点,队员们在露天的水泥道上站军姿、踢正步,一练就是12个小时,周末假日连轴转不休息,许多队员都累的尿血。正式队员的训练量如此之大,替补队员就可想而知了。
杜宏除参加正常训练外,还要利用点滴时间加班加点,就连路灯熄了还摸黑练,好心的战友劝他:“替补队员转为正式队员的机率很小,别玩命了!”不服输的杜宏坚定地说:“我决不放弃,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就这样,别人每天正步行进30多公里,杜宏要走40多公里,10个月下来,他用正步走出的里程相当于从北京到哈尔滨往返5个来回。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队员。在国庆60周年当天,杜宏和战友们迈着雄壮的步伐从天安门城楼前走过,光荣地接受了全国人民的检阅。
阅兵结束后,杜宏的军校生活也随之结束了。杜宏放弃了离家更近的地方,再一次回到了伊木河。
【27岁】我真的喜欢这个地方,因为它可以让我实现人生价值!
2011年,杜宏27岁。这年7月伊木河边防连队连长空缺,团里拟决定让杜宏接任。考虑到杜宏已经在连队工作了6年,政委秦双德想了解一下他的想法。杜宏态度很坚决,他说:“我能有今天,是组织培养和在伊木河锻炼的结果。能够带着连队继续向前走,很荣幸,更责无旁贷,我真的喜欢这个地方,因为它可以让我实现人生价值!”
杜宏没有食言,为了连队他呕心沥血、拼尽全力。
这年9月伊木河边防连所在团组织的大比武开始了。杜宏不仅带领官兵强化训练一个月,个人还参加了20个比武课目中的13项,并勇夺7项第一。在他的带领下,连队一举夺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此后,在团里组织的4次比武中,连队都蝉联第一。大家说,准备让这个总冠军的奖杯永远留在伊木河。
2013年10月,地方海事部门通报,有两条渔船要从上游进入一连管段河道,杜宏将情况报告团值班室后,紧急部署兵力、准备装备器材,与副连长、排长分别带领执勤组在界河边设卡堵截。
但两天过去了,还是没见渔船的踪影。当时夜间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大家冻得瑟瑟发抖,有人怀疑海事部门的情报不准,建议撤回。但杜宏坚持继续蹲守,他一边安排连队补充给养物资,一边给官兵加油鼓劲、激发斗志。第6天凌晨3点,渔船终于出现,船里的人有说有笑,准备上岸吃饭。杜宏迅速指挥执勤组进行包抄,一举抓获6名非法打渔人员。望着如神兵天降的执勤官兵,“鱼老板”懊丧地说:“原以为你们早撤了,想不到还埋伏在这儿。”
杜宏总说,国土象征着主权,边防军人就是守边的,确保边境安宁是我们的天职,守好这段边境线就是对祖国的最大贡献。为了守好祖国的每一寸疆土,杜宏开辟出了两条简易巡逻路;带着巡逻小队大雨天在边境线的泥水中巡逻4小时;面对不法分子的挑衅威胁态度坚决,从不手软;他练就了一双冰上慧眼,“清沟”、渔网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威武!边防战士。
【31岁】这里和我的家一样,真的难以割舍呀!
2015年,杜宏31岁。12月按照以往的惯例,应该是基层主官调整配备的时间。杜宏此时已经符合了晋升条件,而且工作很出色,连队建设一直呈现出持续发展好势头,个人又荣立了二等功,晋升副营到机关没有什么悬念。但由于国防和军队改革,干部调整工作冻结了。
指导员李东风和他聊天,半开玩笑地说:“老杜啊,军改完成后,你就能坐在机关的办公室当股长了。”杜宏哈哈一笑:“能再跟兄弟们呆几个月我高兴呢,以后我要是提职走了,再回伊木河的机会就不多了。”
“你要调了职,最想到哪个岗位?”
“边防营副营长。”
“为什么?”李东风不解地问。
“营部就在连队的对面,我还能在伊木河,多好呀。”
“你已经在这待10年了,就不想换个环境么?”
“这里和我的家一样,真的难以割舍呀!”
……
是的,这个在外人看来是雪域孤岛的伊木河却已经成为杜宏深爱的家。远在鄂尔多斯的家是“小家”,而伊木河是他心之所系的“大家”。
伙食的卫生质量杜宏记挂在心。
为了这个家,杜宏7次延迟婚期,从未休过完整的假期;为了这个家,父亲病危他匆匆赶回病情稍有好转又急急离开;为了这个家,他好容易在家乡和发小哥们儿相聚,因为连队一个“煤快没有了”的电话无心吃饭,急忙忙的打电话联系解决……
战友就是亲人。奔波几百公里为战友买生日蛋糕,四处询问为哨所购买“暖心饭盒”,为要去考学的战友凿冰包开出路,背着受伤的战友上厕所,拜托爱妻为连队购买旋转拖布桶……10年来,杜宏还先后为困难战士家庭捐助十余次,累计金额3万余元。最终,他倒在了这个家里,倒在了战友们的怀抱中。
2015年12月30日,杜宏31岁零22天。这一天,杜宏倒下了,倒在了界河旁边,倒在了哨所脚下,倒在了他最爱的伊木河。寻找了近4个小时终于找到杜宏的战友们不信邪的抢救,然而终究没有等到奇迹。边防某团团长孙建国得到消息雪夜奔赴伊木河,抽着烟陪了杜宏整整一夜,自己抽一支,给杜宏点一支。他期待,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爱将唤醒,然而终究没有等到奇迹。
2016年的第一个早晨,全连官兵在风雪中送别连长。战士们抬着杜宏的遗体,围着连队慢慢绕了三圈。他们要让自己的连长最后看一眼额尔古纳河畔的山山水水,最后看一眼大兴安岭深处的一草一木,最后看一眼白桦林中的连队和哨所。
杜宏走了。连队的指导员李东风扛起了连队重任,他每天都会到杜宏牺牲的地方看看,和杜宏聊聊天。他告诉记者,连长走了,伊木河连队的精神还在,伊木河模范边防连队的精气神儿还在!他和战友们不会辜负连长,不会辜负祖国和人民!
杜宏还在,伊木河上的哨兵依然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