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寨远景
走近侗寨
参观鸟巢其实只是记者一行此行采访的一道开胃大菜,作为三江侗族自治县最出色的传统文化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早已融入了侗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起源于三国时期,侗族先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逐渐形成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村寨建筑时,有一些最基本的构件:鼓楼、萨堂(祖母祠)、戏台、民居、禾晾、禾仓、寨门、凉亭、风雨桥,鼓楼前的歌坪,这十大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侗族村寨建筑群。鼓楼是一个寨子的中心,鼓楼附近是歌坪、戏台、萨堂,这四部分构成了侗寨的核心圈。紧紧地周绕着鼓楼的是民居住房圈,再外一圈是禾晾和禾仓,接着是寨门、凉亭、风雨桥。在以上建筑构件中,最能体现侗族木构营造技艺的当数鼓楼和风雨桥。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程阳村就有一座闻名中外的风雨桥——程阳桥,又名永济桥,与赵州桥、泸定桥和罗马尼亚的诺娃沃钢梁桥统称世界四大名桥。程阳桥整座桥不用一颗铁钉,采用穿斗结构而成。这样的名桥,在侗乡木构建筑营造工艺采访中,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更何况,该项非遗的国家级传承人杨似玉就住在程阳村。
岩寨鼓楼
凿木相吻程阳桥
地处亚热带湿润气侯带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满眼翠绿,空气清新温润,记者一行驱车在蜿蜒的山路中穿行,几个北方人免不了大惊小怪,如醉如痴。
十几公里的路程转眼即到,当程阳桥闯进记者一行的视线时,即便是有了心里准备,仍为其雄伟壮观的造型叹服。程阳桥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这座横跨林溪河的大桥,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好似一条长廊;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
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该桥始建于1912年,1983年6月林溪河山洪暴涨,导致桥体部分毁坏,1984年2月开始修复,历时20个月完成修复工作。历经百年风吹雨打,桥体尽写沧桑,廊柱上面的雕刻已然模糊,但是程阳桥雄姿不改,依然守护着程阳八寨的父老乡亲。1982年,程阳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干栏式木楼
程阳桥是出入侗寨的门户,穿过该桥即可进入程阳八寨,程阳八寨有8个自然村屯,俗称“程阳八寨”,居住着近万名侗族群众。由于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前来“程阳八寨”旅游的国内外游客逐渐增多,村民们看出商机,都在加紧翻新或重建新屋。
侗寨的居民住房以鼓楼为中心,逐层扩散开来,形成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建筑群。民居以实用为主,所以没有鼓楼或风雨桥那样复杂和华美,但是作为家庭的主要不动产,以及家人的活动空间和庇护所,在主体结构完善的同时,侗族工艺的雕花门窗和带有吉祥鸟的飞檐还是要有的,设计两三层檐也不过分。侗族民居属于山地干栏式木楼建筑,在地上或水中打桩立柱,树栏杆,将房屋构筑其上,可以防水淹、防潮湿、防蛇虫、防野兽等,中国南方民族多以干栏式居屋为主。干栏式木楼一般是三层建筑,底层用来安放舂米的石碓、堆放农具柴草、圈养家畜等等,第二层是住人的区域,有火塘、卧室、楼梯间、宽廊以及其他辅助空间,这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第三层一般是用来存放粮食,以及一些不常使用的生活用具,基本上是一个仓库。出于防火、耐用考虑,眼下新建民居的主体框架大多采用混凝土结构,但是外墙及门窗的装饰还是要突出侗族建筑风格,这也是侗族木工工艺得以延续的一个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