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创新活动方式让历史“活”起来 博物馆走入寻常百姓家
内蒙古新闻网  16-05-18 08:31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上,内蒙古博物院展位上一条大大的标语非常醒目: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目前,内蒙古注册博物馆共211家,多样的教育活动和主题展览让躺着的历史“活”起来,让深奥的科学“动”起来,博物馆已经深深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

  都说“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而好的教育活动,能让躺着的历史“活起来”,让深奥的科学“动”起来。阿左旗第二实验小学的格日勒最喜欢博物馆的叔叔去学校,当叔叔用墨汁、宣纸向同学们演示岩画拓片,他就找了好多和岩画有关的书去读。同样,内蒙古博物院讲解员赵学东,每周都到呼和浩特市二中给学生们上兴趣课,讲博物馆知识、藏品征集、考古办法以及历史、民俗等知识,这项“行走中的博物馆”活动,让兴趣课堂更有趣。包头市博物馆凭借开展的54项亲子互动体验活动还获得了“包头市优秀家长学校”荣誉称号。内蒙古博物院宣教中心主任乌兰告诉记者,内蒙古博物院已经设计完成了《内蒙古博物院青少年教育项目库》,包含9大类86小项教育项目。内蒙古各类博物馆通过接地气的教育项目,让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走进生活。

  博物馆免费开放和各项展览的举办,保证了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近5年来,全区共投入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3.8亿元。自从免费开放,内蒙古博物馆参观人数增长50%,几年来,已经累计接待观众3500万人。为了让边远地区农牧民能够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区在全国首创流动数字博物馆。“嘎查里看戏不稀罕,稀罕的是还能看文物。”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牧民毕力格自从触摸过3D版文物就开始对博物馆着迷。三年来,我区流动数字博物馆已经覆盖12个盟市,累计展出70站205场,行驶里程2.1万公里。流动数字博物馆,把博物馆送到了农牧民家门口。

  《塞外风情、草原古韵——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是包头市展示北方民族辉煌文明史的重要展览,该展览已经走过区内外40多个城市。近年来,内蒙古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600余场。展览让历史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起来。业内专家说,“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最后一个展馆。各种新颖奇巧的设计和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几年的发展,内蒙古博物院的文化产业经营网点从最开始的2个发展到现在的9个,产品种类从313种增加到现在的6117种。(记者 赵丹)

  《内蒙古日报》2016年5月18日04版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技列车驶进内蒙古
学习礼仪 了解历史
除沙保畅通
爱心助残
参观马文化展览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彰显马术赛事魅力
足球场上见“真功夫”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