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虽是周末,但在伊金霍洛旗兴泰星园小区,居民们早早围成一圈,等待工作人员宣布自己的名字。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示范户”表彰会。奖品甚至很“便宜”,洗衣粉、牙膏、花肥等都是居民家里的日常用品,不了解的人也许会觉得“大题小做”,但对这些居民来说,他们是用实打实的行动赢得了这份奖品。
兴泰星园小区居民刘毛眼在领取奖品的同时将自己收集的有害垃圾废旧电池交到了工作人员手上,接过奖品的他笑着说:“以前也大概知道废旧电池有害,但是也一直没有特别注意,只是自己收集起来,可是少的时候还好,慢慢攒的多了发现也没地方放,没办法也就又随手扔到垃圾桶里去了。不过现在好了,自从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攒下的废旧电池回收不仅有地方放了还减少了环境污染。通过平时的举手之劳细心分类,还可以得到奖励,垃圾分类工作真的是太有必要了。”
在刘毛眼领奖的功夫,不远处的分类垃圾桶摆放整齐,不时倒垃圾的居民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虽然可以看出他们在垃圾分类上还不“专业”,但遮挡不住满脸的认真劲儿。
一个城市的生活垃圾应该如何处理,这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大问题。垃圾的处理和文明程度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垃圾堆放有技术问题,更与垃圾处理流程的源头,即垃圾分类紧密相关。
全国文明旗县伊金霍洛旗,率先以垃圾分类为“启动键”,打开“绿色文明”的另一扇门,让大家都参与到宜居环境的建设行动中,也让美丽城市惠及民生。
为节约利用可再生资源,增强居民的责任感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美化居民居住环境,伊旗于2014年7月起,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由伊旗环卫局成立垃圾分类指导点,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成立了垃圾分类办,将兴泰星园小区、乌兰小区作为首批试点。
两年来,从居民的不理解甚至排斥到现在的积极参与,从相关工作人员上门苦口婆心地劝说到现在的居民劝导居民、居民监督居民,伊旗垃圾分类工作局面“大开”,“首战”告捷。截至目前,两个试点小区的垃圾减量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最初的100%填埋处理,到现在的填埋垃圾减量率达到了50%以上。大多数居民能正确投放垃圾,将不同种类的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干湿垃圾分类情况更是特别优秀,大大减轻了二次分解的工作量。而小区的环境也玩了一把“大变脸”,夏天围满了苍蝇的生活垃圾不再是小区的“一景”,顺风而飘的荤七素八的味道也消失了,一些垃圾甚至被有效二次利用。
为了鼓励这种“自觉文明”,更好地巩固现有的成果,伊旗环卫局制定了相应的激励奖励制度,以“软措施”实现“硬目标”。每个单元每月评选一户居民作为垃圾分类之星,至今两个小区开展了多次奖励活动,发放洗衣液、面、水杯等各种奖品若干,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2016年5月,伊旗又通过统计垃圾袋的方式,按照垃圾投放和分类的准确率较高的标准,综合居民垃圾分类总体表现,在兴泰星园小区和乌兰小区分别评选出了30户和50户家庭垃圾分类示范户,并组织了一个“颁奖仪式”。刘毛眼便是示范户之一。在现场,拿到奖品的居民兴高采烈,对垃圾分类工作更加支持;没有拿到奖品的居民有的积极向示范家庭上门学习,认识改正自己垃圾分类工作的不足;有的表示不服气,争取下次的评比超过别人。这种“变化”是对垃圾分类工作最大的动力。
明知这是一场“持久战”,但伊旗依然稳扎稳打,持续“抢滩”。在“五一”节假日期间,伊旗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在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内,开展了入户回收有害垃圾的活动。对试点小区的775户居民挨家挨户进行有害垃圾的宣传、回收及统计。累计发放有害垃圾宣传资料700余份,回收有害垃圾38.51kg,全部由世纪银河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
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得到试点居民的点赞,甚至成为孩子们每天的“必修课”。
“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时候觉得麻烦也懒得分,有的时候也就大概应付一下。可是后来看见大家都积极分类,孩子从学校回来也说老师讲了垃圾分类知识,督促让我好好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有的时候我分的不够好的时候,孩子还让我改正。慢慢发现垃圾分类实际做起来也不费事,而且既能保护环境,还可以争当垃圾分类示范户领奖品,就逐渐开始重视垃圾分类工作了。现如今我已经养成了习惯。”接孩子放学回家的刘瑞涵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家里可回收垃圾不多,不值得让收废品的上门收一次,再说也卖不了多少钱,可自从小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可以用可回收垃圾换生活用品以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刚刚用可回收垃圾换到生活用品的孟增霞说。
节俭了一辈子的杨二柏在住进楼房后,总觉得好多生活垃圾都浪费了,但现在可以换取花肥了,她说:“住楼房不像以前平房的时候,剩菜剩饭可以喂鸡什么的,现在饭做多了都只能倒垃圾桶了,怪可惜的。自从小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将厨余垃圾回收堆肥,既解决了剩菜剩饭问题还可以领肥料种花,真的是太好了。”
诚如这些深受其惠的居民所言,理性的数据和感性的认识一样说明,伊旗的垃圾分类工作正在为宜居美丽城市注入更为持久的活力!(记者张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