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不管你走到兴安盟农村牧区的哪个乡镇,哪个嘎查村屯,都会看到拆迁修路、美化硬化亮化街道、种草植树火热的建设场景。在广袤的兴安大地上,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基础,以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为支撑,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要保障的农村牧区“三项重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幅产业发展、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幸福画卷正在“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中一笔笔勾勒而成。
蓝天绿树稻田,小桥流水人家。走进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宛若走进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王大爷感慨地说:“以前垃圾遍地,路面坑洼不平,家家户户乱堆乱放,环境脏乱差。现在安装了垃圾桶,空气好,环境好,昔日房前臭水沟变成了今天的飘香小花园!”院墙整修、路灯亮化、村屯绿化,发展主导产业、庭院经济,这个以前一穷二白的“空壳”村,因“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而成为兴安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魅力新家园的范本。
今年,兴安盟投资136亿元,在208个嘎查村1034个自然村(含农牧林场连队)实施“十个全覆盖”。为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兴安盟立足于修缮改造,不大拆大建;立足于群众主体,不大包大揽;立足于各自特色,不贪大求洋;立足于全民动员,不等不靠,确保年底所有行政村和较大自然屯全部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
兴安盟实行“挂图作战,按表推进”和“月调度”制度。从3月到10月,每月确定一个调度会议主题和选择一个成绩突出的旗县(市),召开现场观摩会,共同研究交流如何更好地推动工程顺利实施。在科右前旗科尔沁镇远峰村,记者看到每项工程都上图明示,各项涉户工程都列出清单、进度等情况。
兴安盟还确定28名盟级领导帮联6个旗县(市)的28个嘎查村,87个盟直部门单位帮联6个旗县(市)的87个嘎查村。各旗县(市)至少安排1名工作人员驻嘎查村任“第一书记”,负责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所有贫困危房户有一名干部帮联,实行“一对一”结对子帮联。
作为经济欠发展的兴安盟,今年盟旗两级财政安排“十个全覆盖”建设资金22.2亿元,计划通过银行贷款55亿元,通过发动群众投资投工投劳、采取PPP模式与社会筹措、整合项目资金及争取厅局帮扶等筹资26.8亿元。
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兴安盟全面启动了“万户带动、百村示范”工程,今年集中力量建设15条庭院经济示范带,打造105个示范村,培育10500个庭院经济示范户,扶持和引导广大农户发展以蔬菜生产、果树种植为主的庭院经济,全力实施贫困户+肉牛、贫困户+蔬菜、贫困户+果园、贫困户+特色种养殖业等脱贫模式,夯实“十个全覆盖”基础。同时,为已实施了“十个全覆盖”的每个村安排了2名环卫工人公益岗位,建立健全门前三包、五户联保等长效管护制度,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群众致富互促共进。 (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内蒙古日报》2016年6月7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