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域点睛 地方时评 呼和浩特 包头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赤峰 通辽 兴安盟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包头新闻 正文   
东河区北梁棚户区改造:创业就业利民先行
内蒙古新闻网  16-06-23 12:26 打印本页 来源: 包头日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东河区积极调动六家职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围绕创业培训、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特色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特别是针对北梁安置区内的居民制定一对一的技能提升计划,全面提升其技能培训能力和就业能力,更好地实现就业。同时,鼓励企业吸纳北梁失业人员,并进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就业后的稳定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

  自北梁棚改全面开始以来,12万多北梁群众告别棚户区,开始了新生活。宜居梦实现了,如何保持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开创更美好的未来,是每个北梁人不可绕开、必须解决的问题。截至目前,在北梁安置区,满怀信心的草根创业者和通过公益岗位安置、参加技能培训等各种渠道已经创业就业的人有近万人。

  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后忙“寻业”

  北梁,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的北部,南临黄河,属于黄河北岸自然隆起的高地,面积13平方公里。这里是包头的发源地,历史上曾是西北商贸重镇,是走西口文化的重要承载地。随着包头城市结构的转变,北梁逐渐走向没落,成了自治区最大的棚户区。2013年,北梁棚改开始,有12.4万人陆续住进了新楼房,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也牵动着每个安居人的心。

  东河区回民街道办事处大仙庙社区的郝宇决定用自己的双手开辟新的生活。2014年春天,他盘下了一个洗车行,开始了创业路。“当年北梁的祖辈们就是因为敢闯敢干的精神,从山西走西口到这里,扎下根来。现在,不能总吃祖辈们的老本,必须自己去努力奋斗,才能让生活过得很好。”郝宇告诉记者,他从2006年就开始工作,10年时间辗转多个行业,当过服务员,干过销售,后来又做了6年的二手车交易。替别人打工这么多年,他一直有个创业梦,但是苦于没有资金,一直很无奈。后来,通过就业局工作人员的宣传,他申请了创业贷款,并参加了创业培训。递交申请后不到1个月就拿到了10万元的创业扶持贷款。如今,郝宇还雇了9名工人,他们当中大多数是北梁居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东河区不断尝试和探索建立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新机制,把解决群众创业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的突破口,开展了一系列“就业创业服务进北梁”活动。邀请了家庭服务企业、培训学校等部门,进行现场招工和招生,引导和鼓励各地区用人单位与棚改安置区建立用工合作关系,定向招录棚改区中的就业困难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岗位资源优势。棚改以来,召开就业困难人员专场劳务交流大会和北梁现场招聘会23场,帮助2653名北梁就业困难人员找到工作,享受社保补贴5767人次。通过加强平台建设,强化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为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棚户区居民家门口找到好工作

  早上八点,吃过早饭,收拾完毕,45岁的田巧荣像往常一样在东河区河东社区劳动保障所开始了紧张忙碌的一天。她主要负责群众的医疗、养老保险等材料的收取工作,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北梁的居民们。因为熟悉北梁情况和对北梁群众的天然情感,田巧荣非常珍惜这份工作,而她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2014年,田巧荣家与北梁征拆指挥部签订了征拆协议,在她43岁这年,田巧荣终于告别了棚户区的蜗居生活,将新家安在了北梁新区南三区,面积93平方米,比过去的整整多了30平方米。不仅如此,她还如愿当上了东河区的一名公益性岗位人员。田巧荣告诉记者,在1998年之前,她是一名库管员。1998年到2013年的15年里,她断断续续做过很多工作,但始终在就业与失业之间徘徊。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直是她的梦想。经过笔试,面试,普通话流利的田巧荣顺利地成为河东社区劳动保障所的一名协理员。2013年8月,她经过培训,进入保障所上班,她所在的单位有14人,都是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就业。

  自北梁棚改以来,东河区通过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政府职能部门相关工作协理员、环卫保洁、保绿、幼儿职教等公益岗位,共安置1510名就业困难人员、大学生失业人员及其他北梁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这些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为解决困难群众就业,推动北梁棚改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技能

  侯文娟是北梁棚户区的就业困难人员,在参加商品营业员的培训之前,她和丈夫都一直处于到处打零工的状态。北梁拆迁改造乔迁新居后,侯文娟为了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参加了商品营业员培训。期间,她学到很多知识,也从中受到启发。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后,侯文娟开起了自己的“微店”,现在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虽然不算很多,但这样的生活完全满足了她的需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东河区积极调动六家职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围绕创业培训、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特色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特别是针对北梁安置区内的居民制定一对一的技能提升计划,全面提升其技能培训能力和就业能力,更好地实现就业。同时,鼓励企业吸纳北梁失业人员,并进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就业后的稳定性。棚改以来,为北梁棚户区居民组织技能培训2206人,创业培训644人。

  -采访手记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北梁棚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就业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北梁新区的群众的心气变了、信心足了,他们更愿意谈论未来了。在东河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政府专门安排北梁大学生入驻创业,并给予每户不低于5000元的场地租赁补贴支持,目前已有70余家企业公司入驻孵化。东河区就业局从市人社局争取了1000万元北梁创业担保资金,并与驻区金融机构对接合作,为北梁创业人员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创业贷款等金融支持,为北梁居民营造宽松便捷的创业担保贷款准入条件,全力推动北梁失业人员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通过政策扶持让更多的北梁失业人员能够找到工作。

  如今,一个个新北梁人正在为自己的明天而努力,让曾是西北商贸重镇,走西口文化重要承载地的北梁再次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北梁群众也一定会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记者张婷婷)

[责任编辑 王彤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中考结束,老师再见,同学再见!
电子公交站牌上岗 你可以“掐点”乘公交了
抄写《蒙古秘史》抄出了艺术生意
千人秀瑜伽 迎接“国际瑜伽日”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职名单
• 内蒙古出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费征缴方案
• 乌兰察布市遭受冰雹洪涝灾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68.7万元
• 快来看:孩子们眼中的爸爸居然是这样!
• 【专题】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 小小跳蚤市场 娃娃练摊当“老板”
•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三次会议
专题推荐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专题】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 【专题】高考直通车——2016年高考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