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鄂尔多斯市将“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依托各地优势,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一批批特色种养殖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农家乐、牧家乐、休闲观光乡村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成为撬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休闲农业如雨后春笋乘势兴起
今年,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龙虎渠村推出了“幸福田园”,以土地认养为切口带动产业发展。具体办法是每户村民拿出不超过3亩的土地,交由有意向的城里人认养,土地认养人可自管,也可由农民代管,认养价分为200元和350元两档。当“幸福田园”首期广告发布后,点击量超过3万。5月1日,被划分为300块的30亩耕地全部找到了“主家”。龙虎渠村以土地认养为“起跳板”,开发果林经济、农家乐、牧家乐、采摘园等乡村旅游产业。
“以前自己种,一年收入几百块钱,现在交给别人种,收入3000多元。”受益于“幸福田园”,村民史凤华家的2亩地挣回了比以前高几倍的钱。
希日摩仁嘎查依托草原、温泉、万亩马莲滩、传统马文化等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在红红火火的牧家乐、乡村旅游基础上,又规划建设了赛马场、发展剪马鬃、速度赛马等项目,打造体现蒙古风情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吸引游客来休闲娱乐。“依靠乡村旅游业,这里的农牧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希日摩仁嘎查党支部书记苏雅拉图说。
像希日摩仁嘎查这样的“明星村”,如今在鄂尔多斯广袤大地随处可见。最新统计,鄂尔多斯市休闲农牧业经营主体有347个,从业人数达5854人,其中吸纳农牧民就业4426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75.6%;带动农牧户1.26万户,农牧民人均从休闲农牧业获得收入1207元。
特色农产品随电商走向全国
“以往养殖大户的鸡蛋、鸡肉没销路,现在有了‘淘不出手’网络商城,有多少就能卖出多少,村里引进的电商企业让村民都受益了,年收入比过去增加了3万多元。”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苏木腮五素村养殖大户王喜高兴地说。
两年前,村民葛权建起准格尔旗亿源种养殖有限公司,刚起步就得到“淘不出手”网络商城的扶持,自家养殖场的鸡蛋、鸡肉等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一空。现在,他家养殖场散养鸡已达3000多只,再加上地里的作物,年收入达7万多元。借助“淘不出手”电子商务平台,今年以来,腮五素村订单销售散养鸡195只、本地猪肉约1000公斤、绿色鸡蛋1000盒,直接为农户创造收益约74700元。
随着“互联网+”走进农村牧区,昔日“藏在深闺人未知”的特色农产品纷纷登陆电商平台。目前,鄂尔多斯市利用建起的14个电子商务平台,为农牧民创造经济效益3202.68元,间接带动就业1070人。
龙头企业拉动农牧民增收
结合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鄂尔多斯市财政投入1亿元重点打造100个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示范村,同时带动300个产业发展重点村,重点打造16个示范片区,各苏木乡镇要建成庭院经济示范户100户以上,示范嘎查村2个以上。万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鄂尔多斯市四季青公司肉羊“三五”工程领军企业项目、内蒙古漠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园区建设项目、东胜区沙棘工业园区沙棘精深加工项目、杭锦旗生物质发电项目、新威远玉米精深加工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直接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目前,该市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达269家,带动农牧户近15万户,人均从产业化渠道得到的纯收入由4320元增至8669元。
“万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流转的5000亩土地,解决了近1万人就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农牧民致富1.5万人。”万通集团总经理吕根觅说。(记者 王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