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国家发展和科技创新面临的重大机遇,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系统部署,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和五大重点任务,是指引我国科技创新的纲领性文献。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驱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厘清改革思路,开拓实现路径,助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深化科技体制和人才发展改革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内蒙古的创新能力总体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高素质人才紧缺,必须深化科技体制和人才发展改革,补齐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
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补齐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当前我区的首要任务是实行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坚决地、果断地把科技、人才的资源配置转移到市场配置的轨道上来,最大限度释放创新主体的巨大活力。诸如科技活动的方向、重大科技项目的确定、人才的评价等,要由市场、同行业组织来完成;二是按照总书记讲话要求,“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政府尽快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制定规划、宏观政策、扶持社会科技中介组织、奖励科技人才、完善技术交易市场等政府职能上,减少对微观科技活动和项目评审方面的干预;三是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组织一视同仁,在政策支持、经费配置方面,破除“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壁垒,特别是破除对民营经济主体、社会科技中介机构、学会协会“不放心”的思想,对遵纪守法的一切主体都应大胆支持,形成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迸发的局面。
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必须加强创新服务。一是按照中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建立党委政府统筹组织下的委办厅局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事关全局的重大科技政策,解决科技方向、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要人才创新团队问题;二是建立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科技中介、企业家联盟、专业人才、科学家团队等组成的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对重大项目、人才评价机制、重大资金分配积极建言献策,为联席会议决策提供依据;三是改变现行对科技项目、成果、人才的评估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的要求,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各类社会专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职能,深入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政策,下放科研项目部分经费预算调整审批权,推行有利于人才创新的经费审计方式。针对我区实际,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科技、人才、项目各部门要彻底退出评估、评审环节,改由中介机构、专业机构来评价。如此一来,既能为党委政府提供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评价,又能为各类创新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预防“项目腐败”,建立阳光政府;四是对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专业机构、行业协会、学会建立行为准则规范,管理其评估行为,制定准入门槛,使之成为遵纪守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既要对科技中介组织、机构提供服务和必要的项目支持,鼓励其购买政府服务项目,同时要加强监管,防止成为“红顶中介”;五是探索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模式,借鉴先进省区“大数据”管理的成功经验,加快建设“双创”服务云,建立互联互通的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资源整合,提高科技领域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必须把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是一项经济活动,风险性始终相伴而生。解决好科技投入和融资中的“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角色、定位等问题,至关重要。我区科技投入总量和政府财政性投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产出和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高层次人才的结构和总量、全民科学素养指数均低于全国水平。在完善、深化科技体制、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前置条件下,应当加大政府科技投入,构建社会投融资机制,鼓励科技风险机构向创新活动投入。需要完善政策,使企业、金融机构敢于把资金投向科技创新活动中。进一步落实知识产权成果抵押贷款、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税前抵扣、科技人员享有成果处置和获得合理收益的权利、获奖经费和科研经费免税等一系列政策,为科技创新融资创造政策环境。改善科技活动经费审计方式,为科技人员松绑,尊重科学研究规律。
二.实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跨越式发展
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并且特别强调,在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中,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两个轮子必须一起转,发挥好协同作用。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对内蒙古而言,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核心在于做好顶层设计,研究采用“非对称性”赶超措施。
研判世界、国内和内蒙古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既不能掉队,又要从实际出发,确定追赶和突破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研究符合内蒙古实际的科技和人才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工作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全区综合经济实力、产业发展层次、城乡发展面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发展保障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六个方面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在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方面,五大基地建设已形成格局,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覆盖城乡的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科技与人才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搞好顶层设计。一是立足于内蒙古实际,主要依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建立健全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的机制,施行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促进落地内蒙古的自主技术、自主品牌、自主标准的成果优先为我所用;二是针对我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进一步深层次强化国内、国际科技合作,借力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解决事关内蒙古长远发展、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性研究问题;四是出台引进高端人才、人才团队的硬政策、硬措施。对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法律人才、文化艺术人才的引进,要坚持高标准、高门槛。
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按照讲话精神,建设内蒙古高端人才科技智库,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发挥好各类科技人才的作用。应当继续以“草原英才”“十大百人计划”“鸿雁行动”为抓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是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政府主要制定内蒙古人才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给予用人主体充分的引才、用才的自主权;二是完善市场化创新成果和人才的评价服务体系。政府不能自娱自乐地唱独角戏,应当让社会科技中介、同行评价、用人主体评价成为创新成果和人才评价的主要方式;三是尽快研究制定社会组织评价科技项目、成果、人才的法律政策。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地方条例,让科技中介、专业机构在法律法规框架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规定政府与中介机构不能存在裙带关系,从法律制度上切断利益输送的纽带。
对以企业为主体承担的项目和研究机构,应当采取税前抵扣、政府财政后补助方式为主。改变项目申报事先设定的“一般将来时”为事后评估奖励的“过去完成时”。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应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实行稳定支持。让科技人员把时间和精力从“跑项目”转到“坐冷板凳”上来,甘于、安于研究和创新。
出台、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界定产权关系,明确收益分配机制。使科技成果的供给侧和需求方有法可依,让供需双方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信任关系,以及收益与风险共担的机制。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在征集项目和市场需求、建立项目库、人才库方面,提供信息对称性开放系统。促进科技成果、科技人才作为资本和第一资源,成为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我们只有“出实招、动真格、下苦工、谋长远”,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加快我区科技创新的步伐,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