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城事 正文   
礼法之争
内蒙古新闻网  16-06-29 16:42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大清新刑律》是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是中国近代新旧法律体系嬗变的标志性成果。

  1904年5月15日,清政府的“修订法律馆”开馆办事。尽管制定新刑律的工作还未提上议事日程,但翻译外国刑法典的工作已经开始。这些翻译工作为其后刑事立法中的法律移植奠定了基础,同时也预示着刑法领域要迎来中西方法律文化的一次强烈碰撞。

  在修律过程中,时任修律大臣的沈家本从“各法之中,尤以刑法为切要”的认识出发,提出更定刑名、酌减死罪、死刑唯一、删除比附、惩治教育五大修律原则,将精力集中在修订刑律上,而在新刑律修订完成之前,事先编订了一部《大清现行刑律》作为过渡性法律。1907年,《大清新刑律草案》完成,这部刑律草案深受日本近代刑法典的影响,也是在日本法学家冈田朝太郎等人帮助下完成的,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近代刑法原则和精神。

  然而,这部具有浓厚西方法律文化色彩的《大清新刑律草案》极大地触动了旧官僚的神经,受到了以张之洞、劳乃宣为首的“礼教派”的攻击,这场争论就是中国近代修律过程中著名的“礼法之争”,实质上是西方近代刑法思想和中国固有刑法理念的一次大较量。礼法两派激烈辩论,朝野上下也议论纷纷,双方的对峙导致《大清新刑律草案》一再搁置。最终双方相互妥协,于1910年2月出台《修订刑律草案》,确定在原新刑律基础上,正文之后附加有关伦理纲常的条款,名为《暂行章程》。1910年11月15日,《修订刑律草案》经宪政编查馆核查定稿后交资政院审议,最后定名为《大清新刑律》并于1911年1月颁布。

[责任编辑 吴钰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公安边防官兵圆满完成长征七号返回舱外围安保任务
雕塑艺术展:户外展大作,看得真过瘾
草原文化节民族电影展映周开始啦
【组图】长征七号缩比返回舱在内蒙古安全着陆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大青山收费站停止收费
• 新当选的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向宪法宣誓
• 高考成绩公布 快来看看学霸长啥样儿?
• 内蒙古首条新建高铁正式铺轨 通车后呼市进京不到3小时
• 包头市文理科高考状元出炉 双双出自包头第九中学
• 包头地铁近期将建设2条线路共33个地铁站
• 【警惕】包头真假出租车车牌傻傻分不清!
专题推荐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专题】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 【专题】高考直通车——2016年高考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