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8点,吴红斌开始对管辖的机组设备进行巡回检查,遇上“疑难杂症”,他就成了妙手回春的“检修医生”,带领队员们夜以继日进行技术攻关。他就像一枚螺丝钉,深深扎根在汽机检修第一线。
1991年,吴红斌从一名普通的检修工做起,到现在担任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包头第二热电厂汽机检修队党支部书记兼副队长,25年来,虽然工作不断变化,但他不断钻研的劲头却从未消减。 “汽轮机调速系统好比汽轮机的心脏,没有过硬的技术和素质是难以胜任汽机检修工作的。”这是吴红斌对汽机检修的切身体会。
在开始检修工作之前,必须先弄懂机组说明书。吴红斌当时看的说明书有200多页,全都是繁体字和希腊字母。面对枯燥抽象的调速系统,他白天向师傅们请教,下班后抱着说明书研究,第二天带着疑问再去问师傅。一年内,他把说明书读了3遍,直到后来能闭着眼睛分清油管的走向。
参加工作第一年,吴红斌参加了厂里举行的技术比武,获得机械制图全厂第2名的好成绩,这让吴红斌对检修工作越发感兴趣。检修工经常会用到钳工工艺,他便用班组库房的台虎钳不断练习,手上磨起厚重的老茧。为了摸清汽轮机的“五脏六腑”,他经常在密如蛛网的管道中猫着腰研究设备的构造。
2002年,7号机组大修,同步进行DEH(即指数字电液控制系统)改造工作,在当时的内蒙古电力系统,这是首台10万千瓦机组DEH改造,没有任何经验可参考,吴红斌作为调速班班长,肩上的担子不轻。面对难题,他拿出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最终发现了脉动油的排油量与负荷不匹配的原因,创造性地提出了对电液转换器控制滑阀油口的设计方案。两台10万千瓦机组投运后,DEH系统工作性能完全达到了要求,所有接口未发生渗漏,大家都向他竖起大拇指。
在吴红斌的工作生涯中,2003年6月28日算得上特别难忘的一天。当时正值厂里8号机大修,老厂1号机发生油系统泄漏造成汽轮机着火停机事故。他两项工作同时开工,每天工作16个小时,而此时他的妻子马上临产。作为丈夫,他本该陪在妻子身边等待孩子出生,可作为检修人员,他实在无法离开繁忙的工作。于是,他成了不顾家的“工作狂”,当吴红斌完成工作,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到医院时,孩子已经出生2天了。
2011年,吴红斌担任检修队党支部副书记。他从汇编32个党支部制度、梳理台账做起,逐步熟悉了新岗位。与此同时,发挥“吴红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在党员和技术骨干的共同努力下开展创新项目11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300余万元。
吴红斌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先后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对一线检修人员、一位共产党员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肯定。(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见习记者 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