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翁牛特旗五分地镇东塔拉村党支部书记。1960年出生,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开始担任东塔拉村村委会主任和村支书职务。东塔拉村获得2013—2015年度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模式创新典型奖,潘向学获得赤峰市“五一劳动奖章”。
【书记感言】
做好老百姓的思想工作最重要,在其位就要为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的认可、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用水泥砖代替红砖垒墙,费了不少口舌才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红砖太紧缺,一直等下去会影响院墙改造进程。现在院墙改造完了,村民挺满意,我心里也踏实了。”走在整洁宽敞的村道上,村支书潘向学指着农户家的水泥砖墙,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潘向学22岁就在村委会工作,做过会计,当过村主任,16年前开始担任村支书。在村民眼里,他就是个农民,啥脏活儿累活都干。说起10年前他带领村民修渠引水的事儿,村民们仍记忆犹新。
东塔拉村有耕地1.3万亩,水浇地面积只有3000亩,而村中两条河断流后,二节地上千亩的土地没法浇,潘书记和班子成员决定要修水渠,从分水闸那里引水。他们垫起了一米七八的土方,让水利局的人惊叹不已:“还真整出特殊事儿来了!”之前,他找水利局技术人员来测量,分水闸比二节地农田低1.7米,技术人员看后摇头说“干不成”。潘向学不相信,决定用土办法试试。秋末冬初,村民开始一锨一镐培土修渠,每天出工人数能达500人,浩浩荡荡,早出晚归。大家热火朝天干了20天,建成了5000米长的水渠。期间,开闸、合闸反复了七八次,跑水了,村干部和村民组长就带头往水里跳,先用人挡,再用土挡。从水里上来,衣服都冻住了,硬邦邦的,胳膊、腿回不过弯来。最后奇迹出现,1000亩地可以浇水了,300多户的收成有了保障。
为增加村民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潘向学带领班子成员创建了东塔拉村“三链式”互助帮扶模式,将党员、富裕户与贫困户用亲情、互需和责任三种方式连接起来,形成扶贫互助小组,利用1375万元金融扶贫贷款发展养牛产业,建起了占地45亩的专业养殖小区。去年,78个养牛户户均增收2万元。
“潘书记特别有主见,我们有啥事都爱问问他,他是我们的主心骨,贴心人。”村民鲍学芝这样评价。前年,鲍学芝要成立养牛合作社,首先咨询潘向学,他非常支持。现在,养牛合作社成员已经扩大至6户,还带动了10户贫困户。贫困户通过托养分红的方式,每年获得不低于2万元的收益。村民王海峰是合作社成员之一,他建牛圈、买牛时差5万块钱,潘向学二话没说给他担保借了贷款,还告诉他上哪买建筑材料便宜。“只要老百姓找他,大事小情都能解决。”王海峰说,以前在外打工,潘书记就主动帮他找活儿。”潘向学还联系职业学校教师给700名村民免费培训,掌握了水电、土建、养殖技术,出去打工收入至少增加了一倍。(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苏布达 陈春艳 徐永升)
【牧民点赞】
他是一个热心人,他把村民的事装在心里,他为我办了担保贷款,现在我通过养牛摆脱了贫困。——王海峰
潘书记特别有主意,是我们的主心骨,贴心人,我们有大事小事找潘书记,他都能解决。在他的支持下,我们创立了养牛合作社。这样的好书记上哪儿找去! ——鲍学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