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文明)记者从自治区农牧业厅获悉,我区各盟市陆续进入草原蝗虫防治的关键期,截至目前,我区727.8万亩草原已经完成虫害防治,挽回牧草直接经济损失6550.2万元。
内蒙古草原是虫害的重发区,草原虫害种类多、发生早、危害期长。今年,我区5346.2万亩草原遭受虫害危害,其中,沙葱萤叶甲、春尺蠖等早期草原害虫危害面积722.8万亩,毛足棒角蝗等早期蝗虫及草地螟、蚜虫等其他草原害虫危害面积4623.4万亩。
为做好早期虫害防治工作,全区各级草原业务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全力开展防控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草原业务部门逐级落实防控责任,及早制定实施方案,加强作业现场技术指导,累计技术人员下乡2600余人次,确保措施落地和生产安全。各地草原业务部门积极组织对早期害虫野外调查和定点监测,同时继续发挥农牧民测报员常年观测优势,全面掌握灾情信息,并根据监测结果,结合植被返青和气候条件,及时分析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发布预警报告,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各地继续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天敌调控、物理防控和生态治理等绿色可持续防控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进一步提升生物防控比例,扩大生物防治面积,促进草原生态修复。
目前,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草原蝗虫防治工作已经开展,其他盟市也陆续进入草原蝗虫防治的关键期。全区累计投入劳力14318人次,动用大型喷雾机械1512台套,车辆2900余辆。当前,沙葱萤叶甲、春尺蠖等早期草原害虫防治已结束,共防治304.5万亩;草原蝗虫防治工作已启动,已防治418.3万亩,确保了早期草原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各地加强草原蝗虫、草地螟等草原害虫的监测预警工作,密切监视虫情趋势,实时掌握灾情动态,适时开展防治工作,力争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