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掠影
在全国的版图上,巴林左旗本是偏居一隅的农牧业小旗县,经过多年的努力,该旗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近3年来,该旗举全旗之力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幸福家园。
左旗“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在对“三农”问题的深切关注下孕育而生的。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进程中,该旗牢牢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以“‘十个全覆盖’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打造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品质乡村
曾经残旧的墙面如今变成统一的灰边白墙,墙面上绘制了小村的历史文化传说和民间故事等,修缮完毕的村庄愈发古韵悠悠,风景宜人……这是左旗大良沟村百看不厌的新农村风景。
沿着大良沟村一直往北走,路过的每个小村都各有特色,“一村有一品、一村有一景、一村有一业、一村有一韵”。“这就是我们精心规划、提升品质的题中之意。”旗委书记李浩楠说。“升级版”的新农村不应该是自由散漫式的布局,而应高起点谋划,统一规划。
左旗以城镇总体规划为龙头,编制了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布点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文化特色村保护与开发规划,形成了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同时,该旗坚持以城镇化为引领,统筹布局,进一步强化中心镇的发展扶持、规划完善和建设机制创新,发挥其在城乡连接中的节点载体和区域统筹中的集聚辐射作用,以新城开发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
该旗特别重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布点规划,坚持“整体改建型、新建集聚型、村庄梳理型、异地搬迁型”4种改造建设类型,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截至目前,该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工建设592个自然嘎查村,其中新建332个、续建86个、提档升级174个,实现100%覆盖自然嘎查村、100%覆盖农村牧区人口。
活力乡村
林东镇柴达木村的红格尔庄园占地5000余亩,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该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园区进行规模化种植,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红格尔庄园只是该旗促民增收的一个缩影。目前,全旗围绕设施蔬菜、食用菌、肉羊、肉牛、肉驴等产业规划了5个脱贫产业园区,其中农区4个、牧区1个。通过这项工程实现脱贫有产业保障、产业有全新发展。一个个以特色种养、生态旅游等为招牌的“特色村”应运而生,农家乐、牧家乐休闲旅游业呈现出蓬勃生机,农民的口袋鼓了,乡村旅游业更有活力了。
“一方有活力的经济,才能创造一个有活力的乡村。”旗长孟和达来这样理解“升级版”的新农村。
农产品给小村带来了财富。大良沟蒙古野果股份制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的形式,既保证了123苹果的质量,又保证了诚信经营,每年7月初,123苹果还未成熟,就会收到来自上海、沈阳等地的订单。社长刘玉田说,客商看好的就是他们这种产业化的经营模式。
此外,左旗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加工型、开放型、集约型、科技型、生态型”都市现代农业。
要增强新农村的活力,不仅是经济的繁荣,更是文化的昌盛。该旗大力推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健全苏木乡镇村文化室设施,培养和扶持了一批文化示范户、农民图书阅览室。
生态乡村
一个个村庄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水泥路连接着气派的村庄,一盏盏明亮路灯照亮热闹欢腾的广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富有现代气息的新村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美丽画卷。
该旗按照“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本旗实际,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项内容作为工作重点,描蓝色生态图、建绿色美家园、铺金色康庄路、护碧色活水源、显特色新农村,全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一花引得百花香。“十个全覆盖”这个带动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的民心工程,使农村处处看到了幸福、流淌着喜悦。□赤峰日报 驻站记者 邱静 王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