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许多人对旅游的认识仅停留在“游山玩水”的层面,从未将旅游与扶贫联系起来。但近两年,呼伦贝尔市积极依托呼伦贝尔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探索旅游扶贫的新路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资金扶持、政策扶持、智力扶持等多种方式,引导了更多的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呼伦贝尔的旅游扶贫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帮扶,而是开发适合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而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构建产业链,吸引游客前来,络绎不绝的游客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才是源源不断的真金白银。”市旅游局局长托亚这样告诉记者。
对此,今年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以《呼伦贝尔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呼伦贝尔市旅游特色小镇规划》为指导,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重点打造额尔古纳市恩河俄罗斯民族乡、室韦苏木,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鄂温克旗锡尼河苏木,阿荣旗新发朝鲜族乡,莫旗腾克镇等10个特色旅游村镇。以“美丽乡村”扶贫重点村为基础,引导有条件的村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乡村旅游标准化管理,争创10户自治区级星级家庭旅游接待户,帮助农牧民增产增收。
旅游脱贫致富的例子举不胜举。新左旗积极引领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通过争跑项目扶贫效果已经逐渐显现。生活贫困的牧民巴图巴雅尔在市、旗两级旅游局的帮助引导下,开始经营家庭户旅游。在经营过程中,市旅游局帮助申请冬季旅游扶持资金30万元进行扶持,给经营户设立了标识牌,新左旗旅游局邀请蒙古国知名烹饪师给他们讲授蒙古族奶制品、肉制品和面点加工等技能。在开展旅游接待的同时,还给其他经营带来了商机,今年夏季,他与广州游客,签订了冬季购买羊个子的协议,每月往广州输送100只新宰杀的羊个子,可获得1万元收入。一家4口人打开致富的大门。莫旗在腾克镇投资680万元建设了“达斡尔民俗度假村”项目,投资271万元在民族园景区建设了赛马场。这些项目的建设为莫旗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活力,同时也帮助农民走向了致富道路。腾克镇农民辛树荣承包了“达斡尔民俗度假村”中的一个民俗房,他告诉记者,他承包民俗房,主营柳蒿芽、炖江鱼、手把肉等民族特色菜,这几年接待过英国、俄罗斯、北京、黑龙江等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用餐,一年能净赚十多万元。
此外,呼伦贝尔市还通过打造特色游,让旅游扶贫“活”起来。记者从市旅游局了解到,我市充分发挥“旅游+”的无穷潜力,不断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旅游产业就业人数,除重点抓好旅游与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交叉融合形成的新业态,如低空旅游、会展旅游、养老、养生旅游、节庆旅游、婚礼旅游等外,还要抓好旅游与第一、二产业的融合渗透产生的新业态,如乡村游、森林游、骑马游、自驾游、房车游等渗透型旅游新业态。同时,继续支持民族手工艺品开发。鼓励、支持和带动贫困户家庭开发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商品种类。(记者毛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