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暑假开始了,假期中的孩子们是怎样度过的?通过连日来的调查,记者发现因缺少玩伴,不少孩子成了“宅娃”,有的则整天沉迷于电视和网络游戏,还有的就是在父母的安排下不情愿地报班学习,再就是完全漫无目的的“疯玩”。那么,这样的假期有意义吗?当大把的时间被白白浪费,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也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们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这孩子就愿意在家里,一说出门就不高兴,这可咋办呢?”刚放暑假,市民兰女士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就开始了“宅生活”,常常在电视机前一坐好几个小时看动画片。7月23日是星期六,不上班的兰女士想带着孩子出去转转,没想到一连叫了两天女儿就是“不挪窝”,无奈只好作罢。这样的情形已经不是一两回。兰女士不禁思考起来,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出门?“以前孩子很爱在外面玩,就愿意去游乐场,所以每逢假期我都带她去玩好几次,可能是去得次数太多没新鲜感了,但除了游乐场,也实在想不出还能带她去哪儿玩。”兰女士坦言,孩子虽然是放假了,可家长还要上班,能真正陪伴孩子“度假”的时间毕竟有限,自己也想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但又不知如何是好。
好不容易放假了,孩子们终于可以尽情地玩耍,而如果每天仅仅只是在玩儿的话,似乎少了点啥。“看看这灰头土脸的,赶紧擦擦去。”7月24日下午,市民姚女士望着刚刚从楼下玩耍回来的儿子脸都花了,不禁笑出了声,自从放假后,10岁的儿子就“天天不着家”和小区里的几个孩子疯玩儿,“开始没觉得什么,可后来越想越不对劲儿,这么长的假期也不能光是玩啊。”姚女士一琢磨,现在儿子除了偶尔写写暑假作业以外几乎都是玩,每天的玩伴也都是那几个,想想也挺没意思的,“打算过两天给他报个夏令营之类的,还能认识点新朋友。”姚女士对记者说,原本为了孩子能有个轻松的假期,自己就没有逼着孩子再学习,没给报任何班,可后来发现,每天重复性地玩耍模式,假期生活也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每天上午学游泳,下午学画画,晚上预习四年级课本。这是市民马女士给女儿安排的假期“作业”,似乎很“合理”,但孩子却不买账,“校园里的课程难免枯燥,我就是想让她的假期生活更丰富一些,可没想到人家根本不领情,每次出门都要拖拖拉拉半天,一让看会儿书就哭闹。”马女士告诉记者,本来女儿就内向,自己想趁着假期好好锻炼一下她,希望能让她的性格变得开朗一些,但孩子总是一副敷衍的样子,干什么都不能投入,问她喜欢什么吧自己又不清楚,整天闷闷不乐心不在焉的,“实在不行就不给她安排这些活动了,但又怕她一直在家变得更内向,真是很头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暑期生活安排都很纠结,一些家长表示,之所以报培训班无非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个地方可去,否则会一天到晚在家看电视或玩电脑,不仅伤眼睛还养成了贪玩的习惯。
难得的假期时光不能变成无事可干的“真空期”,不少教育专家一致认为,假期是学生自我释放,自我减压的一个过程,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孩子共同安排,共同成长。专家建议,首先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走访名川大山、历史名城,让孩子在游览中学会观察;其次,尽可能带着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最后,还应在假期中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务活,让孩子参与劳动,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