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西红柿,现如今只能卖到5毛钱,算下来每卖一斤赔5毛钱。”看着地里好多已经烂了的西红柿,闫红新满脸无奈。
对农民来说,丰收本该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可是面对每斤5毛钱的西红柿收购价,闫红新和同村的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闫红新家4亩半的西红柿,每天至少成熟1500斤,可这丰收了的西红柿,怎么卖掉却成了一个大问题。
闫红新是赤峰市喀喇沁旗上湾子村村民,而喀喇沁旗是西红柿的主产区,所以上湾子村很多村民都在种植西红柿,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种植西红柿的“小集群”。
“十几天了吧,还没卖6000元钱呢,现在每斤的价格已经降到了5毛钱。”闫红新说,“商贩压价压得太狠了,但是我们又没有出路,只能是给什么价格卖什么价格,价钱低也得卖,要不然就得烂在地里了。”
不少村民也和闫红新有着同样的担心,害怕后期西红柿的价格更低,也同样没人要了。他们在当地的贴吧上呼吁,希望蔬菜经销商可以到村里收购优质西红柿。
多走10公里路
只为每斤多卖5分钱
前一段时间,西红柿价格是每斤6毛5,段素玲连夜摘了20多筐西红柿,一大早就开始四处询问价格。打听到远一点的地方价格能高点,她只好多走了10公里路,最后卖到了7毛钱一斤。
“这已经是20多天来卖到的最好的价格了,远一点的地方对于西红柿的需求量大一点,价格也能上来一点,虽然每斤只能多卖5分钱,但是也就能少赔点。农民种点庄稼不容易,丰收了担心销售不好,收成不好又担心产量。”段素玲说。
村民张凤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西红柿需要投入苗、化肥的费用,加上人工、电费、西红柿采摘损耗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按照这样计算下来,每斤卖到一块钱才能勉强保本。现在虽然有人来收购,但是价格压得很低,而且各个收购点都是自行定价,非常不稳定。
“以前村里种植的是万寿菊,前年开始大家陆续种植西红柿,今年种的就更多了,这几天连续下了几天雨,就怕西红柿烂在地里,我们就是希望可以多来一些收购商,收购我们的西红柿。”闫红新说。
产需不平衡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从西红柿收购商那里了解到,收购商是每个村流动去收,早上和下午价格也不相同。而今年西红柿价格低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的人多了。需求是固定的,但是产量多了,所以就卖不动了。
“很多农民听说别人挣钱就开始盲目种植。现在正是西红柿大量上市的时候,过段时间西红柿少了,价格自然就会上来了,稀缺的东西才能卖出好价格。”山东过来的一名收购商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喀喇沁旗上湾子村建了700多个西红柿大棚,比去年多了近一倍,预计全村的西红柿产量有上千万斤。最近,村里来了安徽、湖南、浙江温州等地的7家收购商,共设了13个收购点。
赤峰市农牧业局副局长陈伯明说,松山区、宁城县都是当地种植西红柿比较有名的地区,松山区的西红柿销售到了上海和俄罗斯一些地方,大多都是有销路的。
赤峰市农牧业局种植科刘科长表示,赤峰市种植的西红柿主要是销售到南方,今年喀喇沁旗上湾子村的西红柿是因为品相不够好,而且上市时正值产量高峰期,所以销售情况不好。现在精品西红柿可以卖到每斤1.3元。
未来的市场应该精耕细作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说,农产品滞销的原因很多,比如,许多农民看到去年种什么挣钱了,今年就一窝蜂跟着种。跟风、扎堆,农产品就容易出现价低、滞销。政府部门应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和抵御风险,提供农民所需要的信息渠道,带领农民从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网上对接、收储加工、扩大出口等方面拓宽销路。
“其实近年的情况已经在好转,只是现在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渠道,农民的种植还没有形成固定规模,我们是应该把种植做到收购商的计划中,未来的市场应该是‘精耕细作’。”于光军强调说,一定要形成一定的生产积累,现在我们还是太被动了,要将被动变为主动。
据了解,喀喇沁旗上湾子村交通便利,油漆路能直通村里。有意收购西红柿的经销商可以与本报联系。联系电话:0471-3339111(记者 赵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