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村负责同志介绍,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村里的卫生室由原来的75平方米改建到140平方米,室内宽敞明亮,布局更加合理,就诊流程科学规范。为了更好地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村级卫生室还增加了“万诊宝”、病床、输液椅、电脑、档案橱等基础设施,门诊量由2014年的4980人次提高到2015年的7086人次,增长了30%。而新窝铺村只是宁城县305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的一个缩影。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事关基层群众的健康,宁城县委、政府按照自治区统一要求,把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列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围绕全县“十个全覆盖”工程三年规划布局,统一安排了村级卫生室的建设任务。在上级指标不够的情况下,该县自筹资金推进卫生室建设,保证了全县305个行政村都有一个标准化卫生室,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层医疗条件。
小城子镇宁南村屋舍俨然、绿树环绕、街路整洁、广场靓美,不仅村庄美如画,村民活动室、洗浴室、超市等基础设施也齐全完备,特别是标准化村级卫生室的建设,让记者眼前一亮。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卫生室里,不时有村民前来问诊、买药、打针。
目前,宁城县305个村级卫生室全部实现了诊查室、治疗室、药房三室独立,且建设面积均在60平方米以上,有条件的可达到80-120平方米。为便于识别和管理,该县为卫生室统一了标识牌,实行统一编号管理,并配齐了基本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实现了人员与房屋、设备相匹配。
为更好地提升利用卫生室,实现资源共享,宁城县委、政府还积极筹措资金,在12个村级卫生室启动了远程会诊试点工作。目前,第一批6个村级卫生室已经安装调试运行,实现了与乡镇卫生院的视频会诊对接,让村级卫生室真正成为便民、利民、惠民工程。
与此同时,在严格按照自治区规定的“三室独立”基础上,该县单独设立了档案室、观察室,做到“五室分开”,提高了房屋利用率,有条件的村还专门设立了村医值班室,24小时都有人员值班,方便群众就医,实现了305个行政村“一村一室”的规范化建设。每个卫生室室外都设置了4平方米的卫生宣传栏,用于普及医疗、健康知识,宣传新农合政策,公布就诊报销流程。
如今,伴随着医疗基础设施的补充和健全,该县乡村环境卫生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也随之提升,基本让村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更好地守护了村民的健康,也为基层群众织起了一张“大健康”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