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红色的砂石车从远方缓缓驶来,在周遭满坡绿意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车行蜿蜒而入,砂石倾泻而下,连厂区内的尘土也一同兴奋起来……
不远处的红顶小屋,犹如草原缀满的花朵,娇艳,悦目……
8月9日上午,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察尔森化嘎查的黑木耳菌棒加工厂施工正酣。在内蒙古日报社的帮扶下,该嘎查把老旧废弃砖厂改建成黑木耳菌棒加工厂,第一批厂房预计9月初竣工。嘎查达齐金泉在施工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占地50亩的加工厂建成后,每年可生产45万只菌棒。建好后,嘎查会为贫困户免费发放菌棒,从黑龙江聘请的技术人员会为农户提供免费种植指导,预计人均增收500元。
建好加工厂,木耳富乡邻。让贫困人口靠双手、靠技术、靠产业项目的带动一步步脱贫致富、奔小康,用集体经济的力量让质朴的小村披上崭新的外衣。
在距离巴彦呼舒镇15公里的西日嘎嘎查,一座屋顶装满太阳能电池板的“玻璃”房子矗立在戏台旁边,窗明几净,这里居然是一座高级的嘎查浴池,让人深感意外。
村民赵德城是这里的常客,他告诉记者:“以前要走30里路去巴彦呼舒镇洗澡,最少也得花上10几块钱,从去年10月份嘎查里就能洗澡了,刷卡洗澡很先进,花1块钱能洗20分钟,便宜得很。”
走进浴池的玻璃门,51岁的管理员陈红迎了上来,他向记者说,男女浴室共有18个淋雨位,占地面积230平方米,遍布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提供10吨热水,水电暖费用都由政府补贴,休息室放着沙发电视,提供拖鞋,刷卡用热水既先进又便宜,还能避免浪费。“有些贫困的老人60年都没花钱洗过澡,去年浴池刚开门的时候,他们特别不习惯,一进去就把门锁上,外面的人怎么都敲不开。现在,老人们学会了刷卡,也习惯了公共浴室。”陈红讲述着这群特殊客人近一年来的种种变化。
西日嘎嘎查盖起的高级浴池,用点滴的惠民措施潜移默化影响着生活在嘎查的老人们,朴素的老人正在渐渐接受前卫的生活方式,贫困人口的卫生习惯也正在慢慢改变中。
今年40岁的包额尔德木图已经是慧目日农家饭庄的大老板了,他的饭庄拥有12座蒙古包,周遭环境优美,最多可容纳300人就餐。在代钦塔拉苏木代钦塔拉嘎查小有成就的他,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14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她和两个弟弟艰难地维持生活,为了全家的生计,初中三年级的他辍学、当兵、提前复原、学厨师、打工……10几年的努力后,终于在2008年拥有了自己像模像样的饭店。因为自己的经历,他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格外照顾,言语中总是透着怜爱,25名员工中,80%都来自贫困家庭。在他的“麾下”,他们拿着2000元到6000元不等的工资,基本生活保障了,吃穿不愁了,有的甚至撑起了整个家。他坚信:“依靠自己的手,得来的果子也是香的!”
代钦塔拉嘎查依托图什业图王府、五角枫自然保护区、新赛马场等景区景点,发展牧家乐、农家乐特色旅游业,增加农牧民特别是贫困人口收入。不寻常的经历,造就了有爱的心,一名新型农牧民的背后是一个有了保障的曾经困难的家庭。(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荣松如 胡日查 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