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旗里统筹城乡资源,按照户集、村收、乡转运、旗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在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苏木,进行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试点,将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和物业化管理模式向农村牧区延伸。乡村“颜值”的刷新,让百姓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清洁与舒适。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为城乡环卫一体化铺平道路。截至7月底,该旗共硬化街巷2608公里,安装路灯5505盏,村庄绿化4.78万亩,设置固定垃圾箱(点)4639个,新建垃圾储存点220处、公厕5610个。在7个牧区的乡镇苏木进行牧户庭院改造,做到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分离。旗里还投入2300万元开展“存量垃圾清零”行动,让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轻装上阵。
该旗新组建了城乡管理和规划局,并在乡镇苏木和街道设立15支综合执法大队,加强对农村牧区规划、建设、村容、环境卫生等监管。在旗委书记于伟东看来,城乡环卫一体化,不仅是把两者放到同等重要位置,还在于“城”与“乡”的融合。5年内,全旗除县城外还要在绍根、双胜、巴彦花3个镇新建3个区域性的垃圾处理场,形成“垃圾桶——垃圾池——垃圾存储点——垃圾处理场”的垃圾清运处理链条,逐渐融入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中。
政府购买服务推进乡村物业化管理进程。在乌兰哈达乡,农民王忠海自筹资金30万元,购买了铲车等车辆,成立了红山保洁公司。乡里以40万元左右的价格购买公司对22个村的垃圾转运服务。公司和村里共同管理19名保洁员,每户按36元收取保洁费,这36元钱由乡、村、户各出三分之一。保洁员负责收集各户垃圾和清扫公共区域,而各户仍按“门前三包”各负其责。目前,这种物业化管理的模式正在双胜镇等地推广,全旗农村保洁员队伍已达279人。
“物业化管理并不是大包大揽,也要发挥村民自我管理的作用!”双胜镇党委书记王学武介绍,对非保洁人员作业区,镇里对村民实行门前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责任制,设立家庭卫生“红黑榜”制度,每周一评,每月一积分,每季度一张榜,以此来奖勤罚懒。天山镇前岗台村则实行环境卫生契约化管理,村里与村民签订环境卫生管理合同,违约者将被处以200元罚款,同时在村里发展产业时,将不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契约让保持整洁成为村民的一种习惯,一到下雪天不用招呼,满街都是主动扫雪的人。(内蒙古日报融媒体记者徐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