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赤峰市的农村牧区,一个个秀美的乡村光彩夺目,比靓丽村容更吸睛的是每个乡村的文化品牌。
身为全国文明村的翁牛特旗乌丹镇赛沁塔拉嘎查,是“中华第一龙”——玉龙的故乡,2015年9月,镇政府投资15万元建设的50平方米“中华第一龙出土地展室”开门迎客,里面展出了除玉龙以外的55件珍贵文物,所有文物均为建馆前村民主动捐赠。得益于交通状况的改善,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文明乡风,激发群众共建共享的热情,鼓励群众,农牧民携手建设美丽家乡,打造幸福家园。
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乌兰敖都嘎查筹资70万元,在中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原址内建立了纪念馆,近3000件珍贵藏品原样摆放,讲述畜牧业合作社发展脉络,弘扬“根登精神”,仅去年后4个月,就有1万人次前来参观。
社会前进的动力来源于精神激励和文化释放,文化素养的提升是建设小康社会的点睛之笔。
“十个全覆盖”工程徐徐展开之时,赤峰市按照“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业为基、以美为形”的规划思路,按照村镇空间规划布局,各旗县区依照顶层设计理念,结合地形地貌、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各类建筑物的布局、造型、色彩等内容,对不同地域、不同民俗文化区域,突出特色,合理规划。新建及改造文化室2740个,总计完成投资1.76亿元,其中,2014年-2015年完成投资8195.3万元,新建及改造文化室1887个,村村都有各具特色的村史馆、文化室。
克什克腾旗创新文化室建设模式,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内涵,建立土城子百年“龙文化”村史馆、义成永村碉堡遗迹抗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万合永镇、新开地乡建设农耕器物、技艺文化展示中心,打造草原节庆文化品牌。通过全旗农牧民文化艺术节、主题摄影、征文、微信等形式,不断提高农牧民文化素质,传播先进文化,提升乡村文化品位,涵养民风。
在该旗宇宙地镇刘营子村民间文化艺术展室, 3位古稀老人正在有板有眼地演奏新排练的现代皮影戏《十个全覆盖普惠民生》,展室四周挂满了皮影和剪纸作品。唱了40年皮影戏的李轩老人难掩激动:“我们都是克什克腾旗红太阳皮影艺术团的成员,新近编排了10多种有关‘十个全覆盖’工程、反腐倡廉等话题的现代皮影戏唱本,每年为其他村屯演出200余场。有了政府的支持,皮影传承就更有希望了”。
在村民文化设施建设上,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利用现有设施,多功能使用。把文化室建设与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突出农牧民的主体作用,突出特色、彰显文化,最终让广大群众均衡普惠的共享发展成果。
一村一品,进而一村一业。赛沁塔拉嘎查充分利用“中华第一龙”的品牌优势,发掘玉龙文化,强化产业支撑,引导村民参与旅游服务,在公路两侧发展农家乐23个,野营烧烤园25家。既保护本地区文化遗产、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给本地群众、外来游客提供包装后的文化产品,还能利用优秀的文化产品发展本地区的文化产业,为本地区经济提供支撑。
“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城镇乡村换新容,而日渐丰满的文化生活借助内涵与品位的提升,让昔日小村从质上蜕变,“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但催生了广大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打出“组合拳”,走出一条内涵式的全覆盖建设和发展路子,让小村镇共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为内蒙古大地呈献出一幅壮丽多彩的乡村画卷。(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包塔娜 杨凡 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