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良性运行的自然表现之一,就是让老人都能“老有所养”、保持有尊严地自在生活。人人都会老去,我们不能只想着赋予年轻人奋进的能量,更要使关爱的阳光洒向不再喧嚣的苍老世界。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一首经典的《夕阳红》,描绘出了所有老人梦想中的金色夕阳岁月。然而,我们如果要让这一梦想真正地照进现实,那“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就不能一成不变,而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化,符合不同老人的不同需求。
当前,我区越来越多农村牧区的年轻人涌入城市,让很多老人变成了“留守老人”。他们不仅很难得到儿女的贴身照顾,有时候还要为了照顾第三代而来回奔波。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让每一个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牧区的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避不开、更不能回避的问题。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哈乐穆吉牧区养老服务中心针对牧区养老的实际需求,创新性地探索出了深受牧区老人欢迎的养老新模式,不仅为牧区的老年人构建起了更有尊严、更加舒适的老年生活,也为我区广大农村牧区的养老事业提供了一个创新模板。
养老机构要发展延续,老人是不是住得起、企业是不是承担得了、政府是不是扶持得起,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哈乐穆吉牧区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民办公助的模式,让各方面力量得到了充分发挥和有力凝聚。在这里,老人入住每月仅需120元或270元,企业还能享受政策补贴,政府也对符合条件的老人给予补贴,真正实现了“群众住得起、企业办得起、政府扶得起”,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
对于老年人来说,天伦之乐和老友欢聚是他们最朴素、最现实的需求。很多时候,子女的无数次远隔千里的汇款,不如和老人的几句闲言碎语;再精彩的影视节目,也不如几位老友在一起的业余吹拉弹唱。哈乐穆吉牧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出现,让更多牧区的老人来到城里养老,走到儿女身边或体验优质生活,并提供他们喜爱的民族饮食和文化娱乐,不仅为很多老人和子女实现“一碗面的距离”,还为老人们的幸福增加了更多的内涵,真是一举两得。
我们在为哈乐穆吉牧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创新精神点赞的同时,更希望越来越多的地方能够学习这种创新精神,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更好地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用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推动我区养老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让每一个人在老了以后,都不用为去哪里养老而烦忧,不用为谁来照顾而担心;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梦想真正走进现实。(内蒙古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