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区文钟镇三道井子村民学习布艺贴画制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通拉嘎 摄
8月12日,在赤峰市红山区红庙子镇东南营子村史馆,老旧的挂镜和茶瓶、年代久远的扇车和石磨、用旧报纸糊的墙面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些充满泥土气息的物件,总能勾起人们对过去农村生活的回忆。
东南营子村是赤峰市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在乡村建设中,赤峰市注重挖掘每个嘎查村的民居特色、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让美丽乡村建设镇镇有特色、村村有亮点。截至7月底,赤峰市2016年度已完成投资302.84亿元,完成7352个村庄覆盖任务。
为了让乡村建设有章可循,赤峰市先后制定了极具前瞻性的城乡统筹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十个全覆盖”工程规划。科学确定了撤并村、保留村和重点发展村3种类型,探索了城镇辐射拉动型、基地龙头链接型、生态旅游建设型、整合聚居发展型、地企和谐共建型等多种村庄发展模式。有了好的规划,还需有充足的建设资金。钱从哪里来?赤峰市采取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建立基金、发行债券、ppp融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从2014年至2016年,已累计投资467.85亿元。
赤峰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挖掘和保护每个嘎查村的村落特色和文化特色,守护浸润乡愁的村韵。在红山区文钟镇三道井子村,古香古色的碉楼,红灰两色的民居,蔬菜产区标志性的大白菜雕塑都让人眼前一亮。目前,赤峰市已先后打造了喀喇沁旗土城子村“药文化”、阿鲁科尔沁旗柴达木嘎查“蒙古民族文化”、敖汉旗高家窝铺村“赵家沟文化”、红山区东南营子村“寿星会”、“皇箱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品牌。在文化的滋养下,乡村更具古朴之美、典雅之美、和谐之美。
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下瓦房村是远近闻名的蕃茄专业村,仅种植蕃茄的收入人均达到1.2万元以上。下瓦房村是赤峰市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缩影。目前,赤峰市已培育出产业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村镇53个。七合堂村的内蒙野果、美丽河镇的西红柿、上官地镇的生猪和雷家营子村的乡村旅游都小有名气,今年赤峰市计划还要再培育出40个特色产业的村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包塔娜 徐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