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大明镇新窝铺村72岁的退休老人马俊阳以前在城里儿子家住,“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从开春就数着日子要回乡下老家。“你看我们村子,门前有漂亮的广场、果树、花池,再看看我们的街道,干干净净,晚上出门还有路灯,这可要比城里住得舒服!”现在马俊阳所在的新窝铺村经过“十个全覆盖”工程强基础,和村庄绿化的扮靓,已然是一幅世外桃源美景。
在宁城县,类似这样绿意充盈的美丽乡村更是数不胜数。
眼下,走进宁城县的乡村间,过去坑包的泥泞土路变成了走起来平坦方便的水泥路,往日的垃圾堆退旧貌换新颜,成为村民每日休闲娱乐的漂亮广场,村屯周围、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宁城县为配套“十个全覆盖”工程而开展的村庄绿化工程,不仅为美丽乡村染绿了底色,也引领了当地扮靓乡村建设的潮流之风。当地群众随口编出顺口溜:“村村屯屯通油路,路路都有树庇护,乡村道路县级化,家家能通桑塔纳”,形象地道出了该县村庄绿化的辉煌成果。
2015年以来,宁城县委县政府把村庄绿化纳入“十个全覆盖”工程中进行强力推进,累计投入资金2.53亿元,累计栽植各类苗木259万株、3.8万亩。其中,果树大苗34万株、6800亩,先后对1411个自然村进行不同程度的绿化,整体推进了城乡一体的美化进程。
见缝插绿、见空补绿,是宁城县绿化特点之一。该县在原有绿化基础上,通过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让绿色走进村庄,扮靓村景。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城县就整体推进国、省、县道造林绿化,针阔结合、以阔为主,乔灌花草结合、以乔为主,实现绿化美化,全县公路绿化总长度951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7%。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该县全面推进乡村道路建设和绿化,仅乡村道路补栽各类树木60多万株。车辆在林荫中穿梭,人们在绿色中出行,人们生动地把村屯绿化工程形容为“远看不见村庄,近看不见灯光,小雨淋不湿衣裳。”
忙农镇东洼子村吴廷福家门前新修了水泥路,脏臭的垃圾堆和柴草垛消失了,取而代之是清新的小花池和新栽下的苹果树,看着院里院外的干净环境,吴廷福高兴之情溢于言表。“真别说,这一栽树,环境美了,心情也好了!”
宁城县将村庄绿化与果树经济林建设相结合,利用农户庭院和房前屋后空间种植果树、发展“小果园”,一举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小城子镇八家村是远近闻名的“苹果专业村”。该村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每家门前都栽植了苹果树。该村板德营子6组村民明显堂看到村庄绿化环境变美后,搞起了农家乐,在去年旅游旺季,仅2个月就收入3万多元。
今年,宁城县结合村庄绿化、乡村旅游及经济林建设工程,重点打造驿马吐川、坤头河川、黑里河川、热水川四条林果产业带,在天义城区、公路沿线、村庄周边打造林果产业风景线。同时,全力推进了市级重点工程——赤凌一级路万亩林果产业带建设,年内全县新增林果面积2.5万亩。
突出乡土树种是宁城县村庄绿化的又一大特点。该县优先选用蒙富苹果、垂柳、馒头柳、赤峰杨、油松等本地树种,并实行3年生以上果树大苗栽植和树木移栽,最大限度体现地区特色。
在加快推进村庄绿化的同时,该县围绕公路沿线、旅游沿线、规模产业基地周边,还打造了精品村和精品线路。并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村庄绿化工作提档升级。
在大双庙镇朝阳山村,家家户户门前摆着绿色的垃圾桶,卫生干净整洁,宽阔的水泥路旁垂柳依依、丁香绚烂、榆叶金黄,让人仿佛置身到了一个大花园。每户门前或栽植垂柳,或种上了葡萄、苹果、榆叶梅,“现在环境变好了、变美了,咱老百姓真是太有福啦!”大双庙镇朝阳山村村民靳玉林说。
造管结合,才是保证绿化成果的关键。对此,宁城县着力抓好绿化后期管护工作,对所栽苗木,能落实到户的,一次性明晰产权;不能落实到户的公共区域,则明确管护责任人,签订管护合同,确保造一片、活一片、保存一片。该县还将村庄绿化工作列入2016年度镇乡街、部门专项考核,加大考核分值,由县督考办负责检查验收评比。
如今,在宁城县县域内,随处可见“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的美丽村庄,而这些美丽乡村也因为有了这深深浅浅的绿色而充满生机与活力,变得愈发喜心悦目。(通讯员 王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