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中国美丽乡村礼赞 > 特色小镇建设 正文   
打造边境亮丽风景线构建宜居“美丽乡村”
内蒙古新闻网  16-08-18 17:30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打造边境亮丽风景线构建宜居“美丽乡村”---新开河镇二卡社区

  东湖区二卡社区成立于2006年,隶属于满洲里市东湖区新开河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189平方公里,辖区共有24个居民小组,共有347户, 841人;二卡社区立足于边境农业社区实际,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改造家居、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积极打造“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卫生整洁、功能完善”的美丽乡村。

  二卡社区有效将绿化美化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全力打造宜居宜游边境二卡。在近两年内,借助东湖区园林局、综合执法局的力量,向广大居民和家庭传授卫生清洁、绿色生态、低碳生活、科学文明的理念和知识,大力展开绿化、美化工作,同时提升个人形象和家居、生活环境。

  为了加强二卡的环境治理,尤其是对春秋两季的小街小巷卫生清理。平时对小广告、小张贴也加强了管理,及时进行清理、粉刷,使社区居民生活在一个美化、亮化、绿化和谐的社区环境里。与东湖区综合执法局联合,集中整治辖区卫生保洁和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发挥保洁员志愿队伍作用,强化辖区卫生的保洁清理,在二卡新村老村主要街道、印象边境公园、红色码头、农业园区景区及居民巷道大面积种植树木、灌木和花草,在视觉上营造了绿色二卡,提升了二卡社区美誉度,为全力打造“美丽乡村”靓丽风景线增添新亮点。

  自满洲里市借助自治区“十个全覆盖”机会,全力打响东湖区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而二卡社区就是其重点示范区域,尤其以二卡社区新村带头,二卡社区红旗社二队紧随新村发展之路,并在环境整治建设开始以来,二卡社区环境整治工作组日以夜继的扎根在施工前线,紧跟工期,终于在今年取得了现在的成果,如今的二卡新村、红旗社二队可谓之大变样,绿化广阔,爱民广场,街巷整齐,风貌换新,民风融洽,广阔的平板路,丰富的文化墙,崭新的村容村貌,无不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从前的杂村巷变成了宜居的宝地,百姓们也从不理解到现在见人就夸我们党好,“看看我们这路…看看,多板正…”朴实的话语,寄托着百姓对新生活的希望,也体现了党对百姓的责任。

  二卡社区借此环境整治机会,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大力开发旅游业,打造“红绿白”美丽乡村,积极培育美丽乡村特色旅游线路。“红”即以红色水上秘密交通线、红色展馆为核心旅游线路,“绿”即以农业观光采摘园为核心的绿色生态旅游线路,“白”即以达永山四季滑雪馆冰雪运动为核心的运动旅游线路,逐步形成集观光、爱国教育、特色餐饮、休闲度假、滑雪避暑等多种产品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乡村景区。

  在二卡社区乡村风景区围绕三色旅游线路开发,重点有三个景区。一是有“满洲里跨国湿地公园景区”。景区主要以二卡湿地、二子湖为核心,涵盖周边草原、耕地,这里为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达兰鄂罗木河三河交汇处,公园内拥有10万亩天然湿地、5平方公里水域。湿地内有中俄界碑,其中71号界碑始建于清代,是中俄两国唯一的一块水上界碑。此景区将按5A级景区标准打造,从生态、红色、边境、温泉等旅游要素着手合理开发,使之成为本市又一特色旅游品牌。二有“二卡水上秘密交通线景区”。满洲里红色秘密交通线已被列为全国首批百家红色经典旅游景点之一。二卡红色水上秘密交通线是满洲里红色景区重要组成部分,曾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辉一页,是红色旅游的又一胜地。景区地处中俄边境,毗邻界河,景色幽谧,开发潜力巨大。三有“二卡农业观光园景区”。该园区规划面积2100亩,现已建成智能温室6400平方米、节能日光温室50栋、棚室430余栋,初步形成“规模集约、设施完善”的精品园区框架。近两年投资建设了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娱乐广场、生态观光长廊,引进投资8000万元的露西格拉斯小镇项目今年建成逐步投入使用。今年园区正开发建设总投资约3亿元的“花卉种植基地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建成依托全国、面向俄罗斯的花卉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目前园区正积极申报国家4A级景区。东湖区二卡社区作为满洲里市旅游资源储备基地,通过合理开发,必将成为被游人艳羡的美丽乡村。

  在打造“美丽乡村”中,二卡社区将二卡农业科技园区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绿色生态采摘、农家乐、休闲旅游等居家灵活就业项目吸引着八方来客,大大的提高二卡美誉度,增加了当地居民的销售产量和收入。将二卡社区具有代表性的党员科技示范户孙春龙、葡萄大户闫起双、草莓大户刘伟等居民住户庭院,建设成为二卡地区别具乡村气息的旅游休闲度假景点,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平台,成为二卡地区全面建设新农村小康社会的支撑点,实现美丽乡村与打造二卡旅游产业中的互利互赢。

[责任编辑 王彤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