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小康图景】“牛老外”在锡林郭勒草原安了家
内蒙古新闻网  16-08-23 09:46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文明)在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草原5万亩牧场上,500头戴着绿色耳标的安格斯牛散落在草原上,悠闲地吃着草。见到有陌生人靠近,牛群开始警觉地向远处移动。

  “这些‘牛老外’都是从澳大利亚漂洋过海来的,在这里安家2个多月了。现在,它们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锡林郭勒盟宏源现代畜牧业养殖场场长周明军介绍说,锡林浩特市推进“稳羊增牛”战略,鼓励有实力的、积极转型的企业和牧民稳羊增牛。6月上旬,从澳大利亚引进的首批500头安格斯肉牛就集中在这里落了户。

  据周明军介绍,在这片面积5万亩的草场上,养羊最多时达到3000只。近些年,羊肉价格就像坐上了过山车,大起大落的价格变动让企业和牧民饱受煎熬。

  “羊在牧场上吃草,都是啃食,羊采食过的牧草生长速度远远慢于牛采食过的牧草生长速度。羊啃食完的草场打不了草、退化得也快。如果养牛,有五六个月的时间可以用饲料补饲,草场就能逐渐恢复自身的生产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养牛更能保障牧民的基础收入。”周明军说,去年,在“放牧+补饲”的条件下,养牛户养殖一头基础母牛平均利润约为2650元,相当于养殖一只基础母羊平均利润的11倍。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锡林郭勒盟畜牧业发展存在明显短板和不适应性,以“稳羊增牛”“粮改饲”为主的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去年牧业年度,锡林郭勒盟存栏大小牲畜1548万头只,其中羊存栏量占90%,牛存栏量仅占9%,优质良种肉牛比重偏小。因此,该盟计划在未来3年引进纯种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10万头,建立核心育种场和二级扩繁场,加快纯种繁育步伐,改良提升现有基础母牛群,全力推进肉牛良改化进程,提高供给种公牛、种母牛的能力,培育打造国家级优质良种肉牛繁育示范基地。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锡林郭勒盟就开始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和饲养条件的大型肉乳兼用型牛品种西门塔尔牛。目前,全盟有约80万头以西门塔尔牛为主的改良基础母牛。而这次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安格斯牛适应性强、生长快、耐寒抗病、肉用品质好、屠宰出肉率高、易于管理,在国际肉牛杂交体系中被认为是最好的母系,也适合锡林郭勒盟的气候和饲养条件,对锡林郭勒盟走肉牛品种多元化之路,培育打造安全、营养、健康、品质多样的中高端牛肉消费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引进的安格斯牛已经有420头完成人工受精,预计明年4月陆续开始产牛犊,持续到六七月份,产牛犊达400多头。效益马上就能看到!”周明军从事牛羊养殖和繁育工作20多年,他认为发展养牛业有利于农村牧区劳动力的转移。羊群需要全天跟踪放牧,需要“羊倌儿”,而牛群不需要,一家有2个劳动力就能够饲养和管理100头左右的牛群。

  【短评】做好稳羊增牛大文章

  “十二五”以来,我区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势明显的农牧业主产区。

  但是,农牧业区域性雷同现象仍然严重,农牧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这两年,羊肉价格仿佛坐上了过山车,大起大落的变化也让农牧民饱受煎熬。从今年开始,我区对畜牧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实施“稳羊增牛”战略,进一步减轻对草原的过度依赖和索取,拓宽农牧民增收的渠道。

  实践证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并不是不可打破的定律。在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5万亩的牧场上,就有500头从澳大利亚漂洋过海而来的牛。它们不仅在此安家落户,还给当地农牧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肉牛产业是我区草原畜牧业的一大支柱产业,2015年全区肉牛存栏829万头,牛肉产量54万吨,占全国7.9%,居全国第三位。肉牛是草食家畜中饲料转化率较高的畜种,过腹增值能力强,与肉羊养殖相比,更能充分发挥农区农作物秸秆和牧区优质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饲草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如今,“稳羊增牛”战略对自治区农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经初步显现,不仅优化了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使农牧业生产更加适应市场需求,还拓展了农牧业发展空间,催生和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为农牧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来源。可以说,农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对我区农牧业长远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施佳丽)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鄂尔多斯国际马拉松赛21日鸣枪 15000人开跑
红高粱长势喜人
一起了解土尔扈特服饰艺术
抢工期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53个旗县区遇旱灾直接经济损失68.6亿元
• 内蒙古日报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7名
• 中国美丽乡村礼赞
• 杨孟乾:安得世间双全法 不负京新不负家
• 当车钥匙锁车里了 砸哪块玻璃最划算
• 防患未然 大青山野生动物园猛兽区封闭改造
• 军训
专题推荐
【专题】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