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他们这样过中秋
内蒙古新闻网  16-09-19 10:51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四世同堂过中秋

  中秋佳节是团聚的日子,不管平时有多忙,相隔有多远,在这一天,家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家吃个团圆饭。然而同样的一天,还有一些人为了工作舍小家为大家。9月15日,记者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幸福和责任。

  四世同堂话幸福

  9月15日6时许,家住呼和浩特艺术厅北街内蒙古日报社闻都小区60岁的郭明娥便急急忙忙朝早市走去,选购蔬菜、排骨、鱼,为中秋团圆饭备料。“母亲张秀光这几年一直由我照顾,兄弟姐妹每逢中秋都会来我家陪母亲吃一顿团圆饭!”郭明娥说。回到家,服侍母亲吃完早饭,郭明娥就开始在厨房里忙了起来,捡菜、洗菜、切菜,炸鱼、炒肉……一会儿的工夫,凉菜拌好装盘、待炒的菜准备就绪,炖鱼的香味儿弥漫开来。

  83岁的张秀光精神矍铄,身着喜庆的花色上衣、头发纹丝不乱,她和记者拉起家常,说:“我和老伴都是巴盟(巴彦淖尔)人,共有8个子女,4个在巴彦淖尔,4个在呼和浩特,我们是一个快乐幸福的大家庭。我每天都被他们的爱包围着,很开心!”

  11时许,郭明娥家的门铃不断响起,家里开始热闹起来,她的哥哥、妹妹领着家人陆续进门。不一会儿,两张桌子就摆满了佳肴,张秀光在子女的搀扶下坐好,按照辈分,家人依次落座。这时,电话响了,远在巴彦淖尔的儿女打来电话,祝福母亲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最让张秀光开心的是,今年是一家人第一次四代同堂过中秋。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不管是9个月大的重外孙,还是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每个人都笑容满面。

  亲人团聚氛围浓

  今年中秋,呼和浩特市的王鹏龙回家过了个团圆节,他和奶奶、妈妈以及在呼和浩特上班的表哥一家、在呼和浩特上学的表妹共7个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赏月,感到特别幸福。王鹏龙今年20岁,9月初退伍回家。他在部队待了两年从没有回过家,每年中秋节,只能通过给父母打电话寄相思。

  “我们家的中秋节很久都没有这么热闹过了!”王鹏龙的妈妈高兴地说,“孩子们长大成人后在不同的城市工作,中秋节很少能回家团圆。”这不,今年,她的丈夫还在宁夏银川加班,大女儿在新疆库尔勒上班,因路途太远回不来。即便这样,像今年这么多人一起过节也是近10年来的第一次。

  出门在外的两年,每当过年过节,王鹏龙都特别想念父母亲。“长期在外不回家,特别能体验思乡之情,以后有时间,都要尽量回家陪父母过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节日的氛围一下子就浓了。”王鹏龙说。

  责任在肩训练忙

  烈日当头,特警队员周瑞锋正在特训场上挥汗如雨。周瑞锋,90后,赤峰人,毕业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2014年成为一名人民警察,2016年因个人战绩优异入选战鹰突击队。

  进入特警队两年多周瑞锋只回过家一次,提到父母,他的眼睛里溢满愧疚之情,他说:“爸妈只有我一个儿子,2014年中秋节那天晚上,我爸给我打来电话,几句话之后,我听到老爸的声音有些哽咽,自己的眼泪便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去年中秋节,我在万达广场执勤。今年,为了备战即将举行的全区公安特警大比武,我要在训练中度过。”

  自9月初以来,周瑞锋和他战友每天6时30分就投入到训练中,每天至少10个小时,手磨出了血泡,胳膊、膝盖擦伤破皮,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作训服每天都要被汗水浸湿好几遍。

  周瑞锋擦了擦脸颊上的汗水,说:“虽然不能和父母一起过中秋,但是我不遗憾。因为我知道,我们一次又一次舍弃了小家的‘团圆’,选择守护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平安’。不是不想家,不是不牵挂,只是对警察这份职业爱得太深沉。选择警服就是选择了责任!”

  全家出游乐趣多

  中秋节,许多市民走出家门,外出游玩放松心情。

  当日上午,秋风送爽,阿尔泰游乐园里的市民熙熙攘攘,各色菊花争艳绽放,一幅秋日美景呈现在眼前,让人心旷神怡。不论大人小孩,还是男女老少,大家在菊花前摆POS拍照,将美景定格。“我觉得今年的中秋节过得很有意义,除了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赏月外,还一起出来游玩,真是太开心了!”家住新城区三合村小区的赵女士领着父母和小孩正在赏菊,一家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欣赏菊花美景、乘坐游乐设施、在干净整洁的公园散步……记者看到,大人们心情愉悦,小孩们玩得开心,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度过了属于自己的中秋节。(文·摄影/本报记者刘晓君郑慧英刘 惠)  

[责任编辑 杨文娟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香水梨熟了
首届内蒙古青年电影周开幕
返程
享受小长假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检察机关依法对王学丰何永林立案侦查
• 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二十五次会议
• 【专题】中秋节专题
• 张呼高铁东段今起铺轨,咱内蒙古人离高铁时代又近了一步​
• 阿尔山市变身全域景区被誉为“天然大氧吧”
• 内蒙古近期批复了8条公路项目,您听说了吗?
• 呼市新机场:为啥要建?建成后带来哪些变化?
专题推荐
【专题】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