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域点睛 地方时评 呼和浩特 包头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赤峰 通辽 兴安盟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林西县以草业带动农区畜牧业健康发展
内蒙古新闻网  16-09-30 15:16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又是一年秋收时,广袤的林西大地上俨然一派繁忙景象,近日,记者在赤峰市林西县统部镇水泉村的牧丰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看见,工人们精神头十足,不断地将一捆捆苜蓿草添进机器,加工转化成颗粒后从机器另一端装进编织袋,始终忙而有序。该合作社以优质苜蓿草种植、肉羊繁育为主要经营模式,围绕储草于田、以草定畜的发展思路,首先解决了饲草料及原料的自给自足,同时利用草颗粒生产线将优质牧草资源转化成草颗粒远销四川、浙江、福建等地,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2011年开始实施牧草良种补贴项目以来,截至2015年,林西县多年生人工草地建设面积达到40.2万亩,品种主要以适应当地气候、具有很强抗旱能力的优良牧草紫花苜蓿为主。人工草地的健康发展保证了生态建设项目、禁牧舍饲的顺利实施,为该县产业结构调整及肉牛肉羊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而有力的物质保障。

  项目实施五年来,该县建设了多块以农村经济合作社形式种植的人工草地,如大营子乡二八地村3000亩、新城子镇下场村3000亩等,这些草地都由合作社通过合法的土地流转,统一整地、统一购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另外也有多户联合或单一农户租赁土地大面积种植多年生牧草的,如十二吐乡乌兰沟村2000亩、大井镇温都村3000亩等,形成了“合作社+联户+农户”的规模化种植模式。

  林西县种植的牧草地块大多是25度坡耕地,种植的紫花苜蓿种一年十年不用投入,每亩地可收入牧草200斤、草籽20斤,按现在市场每斤0.5元计算,饲草200斤收入100元,草籽20斤收入200元,两项合计每亩地收入300元,纯收入每亩地200元,省工省力,又解决畜牧业饲草需求,全县多年生牧草每年可产干草4万吨,产值4000万元,种子收入8000万元。

  今年,该县又在统部镇水泉村新建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地划区轮牧300亩,配套电力设施、喷灌设备,整地播种优质牧草,建立划区轮牧围栏进行划区轮牧,实现了草畜的有机结合,以草定畜、增草增畜。由于实施了节水灌溉工程措施,解决了干旱少雨等气候因素对草地产草量的影响,等于给牲畜建设了一处“稳产高产田”,摆脱了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县牧草种植户达到5000多户,畜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林西县委、政府始终围绕肉牛肉羊和肉驴产业,坚持“以草为本、草业先行”的发展思路,为养而种、为牧而农,加快了农田草业建设步伐,促进了草场的永续利用和农牧交错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赤峰市农牧业“3661”工程和林西县“5531”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未来五年,林西县多年生人工草地建设将继续以每年2万亩的面积递增,到“十三五”期末可达到50.2万亩。(记者南丁周越)

[责任编辑 郭志伟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组图】双胞胎大熊猫姐妹花内蒙古“安家”记
【组图】祝福祖国生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
绣国旗唱红歌,我们为祖国庆祝生日!
幸福的巴尔虎少儿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关于对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 深改组1000天
• 科尔沁区辽阳村青贮玉米丰收了
• 2015年自治区第四轮被巡视地区党组织整改情况通报
• G10高速客货车相撞12人死亡
• 京新高速临白段黑色路面全线贯通
• 秦义任呼伦贝尔市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李世镕不再担任
专题推荐
深改组1000天
【专题】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