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克什克腾农耕文化节吸引万名游客
内蒙古新闻网  16-10-05 21:17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孩子们体会扇车的工作原理。侯希文摄

孩子们玩起了父辈们的游戏推铁圈。孙国树摄

柳条编筐的技艺吸引游客们驻足观看。孙国树摄

游客体验人拉木犁的传统的农耕技术。孙中树摄

游客体验用连筋为小麦脱粒的传统打场技艺。孙国树摄

  国庆节期间,克什克腾旗举办了以“品味乡土文化、传承农耕文明”为主题的首届农耕文化节。在经棚镇常善村呼德艾勒农民合作社,100多名农民重拾老物件,演示古老的农耕方式,吸引了长假期间旅游的近万名游客。

  在农耕文化的展示区,石碾子、石磨、石碌碡,木犁、木锨,风匣、风车、点葫芦等传统的老物件,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了农村的童年时代。在体验区内,农民们向游客演示人拉木犁、编筐编篓、搓草绳、锤打麻油等农活,让人们体验到了原汁原味的传统生产方式。在参与区,孩子们动手抡油锤、推铁圈、转扇车,玩得十分开心。而在文艺展演区,皮影戏、剪纸、评书、打花棍等节目,让人真正体会到民间文艺的魅力。 来自黑龙江的游客邹先生说,第一次看到这么全的农耕用具,了解了祖辈的创造力和种田的艰辛,觉得农耕文化非常有吸引力。而陪孩子一起来旅游的江女士说,让孩子从小知道地是怎么种的,粮食是怎么来的,这样的教育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董杰博士说,呼德艾勒农民合作社至今还保留着700年前的卧式榨油工具和完整的工艺,并能生产出产品,这是非物质文化的宝贵财富。文化节期间,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还与呼德艾勒农民合作社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徐永升)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