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烧卖第一街
呼和浩特烧卖第一街东起五塔寺后街,西至圪料街,全长1100米,连接五塔寺、席力图召、大召等旅游景点,是呼和浩特市重要的旅游路线,目前经营有18家烧卖馆,德顺源、沁园等多家老字号的烧卖馆生意格外红火。每日客流不断,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餐饮风景线。
在这条街道上分布着18家烧卖店
在呼和浩特市全面开展“四化”、“五清”、“五查”、“八治”的专项整治行动中,由于五塔后街、小召头道巷、小召前街、圪料街位于玉泉区的旅游区段,玉泉区特将这几条街道作为样板街道进行集中整治。在整治过程中,玉泉区政府发现这几条街道分布着众多烧卖店,随着整治行动的结束,这条街道的餐饮文化显得更加突出。于是,玉泉区区委区政府决定,将五塔后街、小召头道巷、小召前街、圪料街打造成呼和浩特烧卖第一街。
烧卖第一街内的烧卖店生意很是红火
烧卖是呼和浩特市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伴随呼和浩特人成长。呼和浩特烧卖第一街的设立,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大饱口福的同时,还领略到了青城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同时,弘扬了呼和浩特市地方特色美食,打造了传统美食文化,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到呼和浩特市观光旅游,以此来提高呼和浩特市旧城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烧麦的起源与典故▲
烧卖
烧麦,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明末清初起源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后流传至京、津称为烧麦。
相关典故烧麦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早年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或各种小叶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的边稍皱折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烧美丽”。另有一种说法是:烧麦真正的起源在清朝的绥远,也就是现在内蒙的首府——呼和浩特市。明末清初时,在呼和浩特旧城大召,有哥俩儿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归哥嫂,弟弟在店里打工包包子、卖包子,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为增加收入今后娶媳妇,弟弟在包子上炉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稍卖的钱积攒起来,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名称演变,向南传播就改叫烧麦了。现在呼市旧城人称它为稍美。
稍美的计算方式是按照“两”来计算,有的城市是一两六个,有的城市是一两八个,这和一般的重量计算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其重量计算是按照包馅儿的皮的重量来计算的,一般来说,一两指的是使用了一两的皮,而并不是指其净重,稍美一两的净重应该超过六两五(约合计325g)以上。
▲老少皆宜烧卖早已走进了呼和浩特市市民的生活▲
德顺源是呼和浩特烧卖第一街上最大的一家烧卖店,德顺源的常务副总张国政介绍,德顺源是在2013年恢复的,现在店里的烧卖品种已有8种,有羊肉大葱烧卖、沙葱羊肉烧卖、素馅烧卖、水晶虾仁烧卖、牛肉烧卖、百花烧卖,还有海鲜烧卖,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食用。现在每天平均能销售80多斤烧卖,到了旺季,每天能达到六七百斤。
2016年4月17日,为丰富內蒙古美食文化生活,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最具特色的美食大餐,打造高品质、有烧麦特色的美食文化节名片,在中国饭店协会、内蒙古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首届內蒙古老绥元烧麦节暨绥远烧麦文化研究会成立在呼和浩特市拉开帷幕。来自内蒙古文化界、餐饮界前辈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为首届内蒙古老绥元烧麦节暨绥远研究会成立添彩助兴!【详细】
呼和浩特市入选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水河瓷艺、清水河踢鼓子秧歌、土默特慢板高跷、青城面塑技艺、青城德兴源烧卖。
和林县民间鼓匠班、撂份子(民间小调)、捏面人被批准为呼和浩特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呼和浩特市二人台剧种(已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提起首府的特色美食,烧卖首屈一指。味美是其一,还能吃出文化。烧卖代表着老归绥的市井生活,民风民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令人神往。如今,烧卖店在首府遍地开花,丰富市民饮食生活的同时,难免让人有花多不艳之感。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不光会砸了烧麦的牌子,也会连累首府旅游市场形象。烧麦应该既能吃出老味道,更能吃得放心,吃出品位。“呼和浩特烧卖第一街”的命名,就是顺应时代所需而生。首先,所处区域为首府传统市井文化与召庙文化的核心地带,历史代入感十足,旅游观光者众多。软件具备,硬件也要跟得上,量化分级管理,明厨亮灶工程等现代餐饮业的标配应有尽有,做到了与时俱进。通过经营者与管理者的精心营造,“呼和浩特烧卖第一街”有望成为首府又一旅游地标。
烧卖的提档升级,不仅事关食品安全,也是带动首府餐饮业、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契机。围绕着烧卖还有很多文章可做,需要业内人士勤加琢磨,把这副牌打好了。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编辑:杨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