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为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即日起,本报开设“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微观发展”专栏,聚焦一线镜头、倾听群众心声、集纳专家点评,从小视角观察发展新成绩,用微观点思考发展新变化,相关稿件将在《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客户端、内蒙古新闻网等同步推出,敬请关注。
据网络
“一线镜头”
羊肉价格持续下降,市场一片低迷。但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桑宝力格苏木吉日嘎郎图嘎查牧民巴图朝鲁并不担心。早在几年前,他便走上了专业化养牛的道路。如今,170头西门塔尔牛成了家里的聚宝盆,年收入达30万。
“百姓心声”
牧民巴图朝鲁:大河有水小河满。这几年,得益于国家和自治区的好政策,我们家的收入增多了,住房变宽敞了,生活越来越好了。今年锡盟提出“减羊增牛”的发展思路,让我对发展家庭牧场更加充满信心。
“微观点”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就说过:“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对于内蒙古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总的来说,我区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大量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如果不保持一定的增速,不增大经济总量,不壮大总体实力,以往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一旦遇上新的风险,就会难上加难。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9%,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1%和13.3%……“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块头在逐年变大。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发生在巴图朝鲁家的变化,正是我区多年来集中精力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结果。这份厚实的家底,铸就了我们加快发展、增量提质的信心和底气,也夯实了今后发展的坚实起点。
经济大块头,包含着发展的大智慧。面对新的征程,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必将开启内蒙古经济更加光明灿烂的前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