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茶马古道的传承者
内蒙古新闻网  16-10-25 10:19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访内蒙古茶马古道文化研究院院长刘琪

  内蒙古茶马古道文化研究院坐落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塞上老街古建筑群中,一间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内。推门而入,古琴声声丝丝入耳,淡淡茶香清新扑鼻,随处可见的老照片、老物件向来客述说着昨日的茶马古道。刘琪,研究院院长,迎面走来,在一身长衫的映衬下更显文雅。

  初次相见,寒暄片刻,就将记者引入茶事。“茶的一生,用娴熟的技艺、精湛的技能、馥郁的茶香,都不足以诠释,而要用一生去体悟,即便如此,也不见得尽然。”寥寥数语,道出刘琪对茶事、事茶之悟。

  之前,刘琪曾在一家知名上市企业做高管,工作得心应手。“人到了一定年龄,总想追求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抱着这一念头,她毅然辞去工作,投身茶事。2015年1月1日,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登记,内蒙古茶马古道文化研究院正式成立,适逢全国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发展的战略机遇。为此,研究院将挖掘万里茶道文化、梳理历史脉络、做好传承与创新为己任,为恢复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等商贸通道,促进民族与民族、区域与区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融贡献一份力。刘琪边说边烧水、烫杯、冲茶、分茶,不多时,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创业之初有人问刘琪:“创立研究院赢利点在哪里?你们的竞争对手是谁?”对此,她淡然一笑:“想要赢利首先要赢得民心,我的标准就是没有标准,我也没给自己设立竞争对手,我只想为大家搭建一个文化共享品茶悟道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这个茶文化体验中心是两个多月前刚刚筹建运行的,之前的体验中心也很棒,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说到这,刘琪的眼圈一下红了,眼泪夺眶而出。“你看,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时太感性,回忆起那段创业经历……”刘琪停顿片刻说,“为了茶马古道文化研究院的发展,我们舍掉最初的体验空间,搬到这处四合院,是因为这里古韵优雅的环境,正是品茶者静心之所,当然这里也是内蒙古茶事起源之地……”

  窗外,古琴声声,如山涧泉鸣,似环佩铃响;茶舍内,刘琪娓娓道出她的茶事。

  如何将内蒙古的草原文化与茶文化融会贯通,一直是刘琪思考的问题。南方的茶与草原的奶融合的这杯奶茶,不就是内蒙古的茶文化核心吗?今年承办内蒙古首届奶茶文化节之时,刘琪一直想,用什么方式将奶茶文化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又叫人回味无穷。忽然有一天,灵感一闪,何不做一个舞台剧。当她把这一想法告知家人时,“时间太紧,不要冒险,不行,不行,绝对不行。”她又将这一想法告诉团队,立刻得到大家的认可。“此时距奶茶文化节开幕不足三周,没有剧本,我们自己写,没有演员,员工们主动请缨,还缺一个熬奶茶的,我来。时间一点点逼近,大家有些着急,我告诉他们,什么也不要多想,只要把茶与奶相遇结合成一杯奶茶的故事用生活化的方式告诉大家就好。”

  演出结束,刘琪捂着耳朵不想听评价,但她又不得不听。听到的却是“好,真好,这个创意真好,舞台剧演得更好!”说到这儿,刘琪笑了,“其实,真得感谢大家的包容,舞台剧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太多太多,大家都非专业演员,我们是在观众的掌声中继续前行的。”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下,刘琪和她的团队正在为内蒙古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做着不懈努力。目前,他们已在机关事业单位、大中专及小学、初中校园开展了百余次茶文化公益讲堂,培养茶艺师、评茶员近千人;已经着手撰写《万里茶道,一碗奶茶的故事》;精心设计的《万里茶道与内蒙古》展厅被内蒙古展览馆作为永久展厅保留;研究院成为内蒙古社科联的北疆大讲堂的合作机构。今年,内蒙古茶马古道文化研究院作为中方代表出席了中俄蒙三国国际旅游“万里茶道”交流会,研讨茶事合作。更值得一提的是,由研究院自编自导自演的《茶之路》舞台剧已正式搬上荧屏,据说,这是内蒙古首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舞台剧。

  “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生活中,刘琪对茶情有独钟,因为这一习惯,与她接触的朋友慢慢地都被她引入品茶圈。说起茶,刘琪更喜欢用“茶本真的魅力”来形容。每次讲茶的故事时,她都会冲泡一杯茶,让来者自己体会,感悟不同的茶趣。

  “下一步,研究院将建一座集茶文化主题住宿、茶餐厅、民族文化展览、休闲品茗、培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让四海宾朋全方位感受茶马古道的深厚底蕴。期待2017年项目投入运营。”刘琪向记者道出了未来规划。

  聊着,聊着,屋外下起了瓢泼大雨,雨珠打在玻璃上,砰砰作响。屋内的茶香若有若无地飘进鼻腔,沁人心脾。刘琪若有所思地说,她也爱雨,雨即水,有水滋养,茶才香浓……

  (记者 宋向华实习生 于腾蛟)

[责任编辑 巴菊媛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人才招聘会实行线上线下联动
听革命前辈讲红色故事
【定格】享受健身骑行的乐趣
【现场】内蒙古大学举行主题活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治国理政新实践·内蒙古篇】扶贫新模式 看看内蒙古“旅游+扶贫”样板咋实现双赢?
• 罗永纲当选为通辽市委书记 包振玉杨静波当选为市委副书记
• 奇巴图同志任兴安盟委副书记、提名任兴安盟盟长
• 艾丽华任乌兰察布市委书记 费东斌任副书记提名为市长候选人
• 中共乌海市第七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 李纪恒布小林会见以色列集团实际控制人伊丹·奥佛尔
• 三河马进京展风采
专题推荐
深改组1000天
【专题】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