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军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结构在优化、社会形态在调整、生态文明在推进……整个经济社会处于重大转型期,城市在变、农村牧区在变;工业在变、农牧业在变;城市人在变,农牧民也在变,可以说,产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迁推动着城乡的演变。但解决城乡发展的差距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去把握:
统筹城乡重在将农牧民职业化。以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指数为100核算,2014年我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指数达到116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达到1369.7,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17.8%;2015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比仍维持在2.84:1。
那么,该如何缩小收入差距?这就要求必须保持农牧民收入高于城镇居民增速。保持增速靠什么?靠得是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那么,在各类收入中,哪个更持久?显然是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这就需要转换思维去看待农业,让务农、放牧成为体面的职业。当然,作为一个职业必须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保证有一定时间从事农牧业,保证一定比例收入来源于农牧业,这样农牧民才有奔头。
统筹城乡重在提高农村牧区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农村牧区地域辽阔、乡情千差万别,除靠城镇化吸纳一部分农牧民外,仍然还会有部分农牧民守候在农村牧区,这是国情使然、职业化使然。这就要求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村牧区城镇化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究其核心,就是让农牧民享受上较好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时,考虑到农村牧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成本要高于城镇,就要在保障上下功夫。一方面,必须加大农村牧区财政投入;另一方面,有专家测算,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收入差距中的影响为30%—40%,这说明中国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提高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后,更有利于提高农牧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更有利于降低生产生活成本,释放农村牧区经济的活力。
让农村更美、让农民更富、让农业更强,既要尊重演变规律,适应市场选择,又要深化改革,用创新理念武装自己。想想这一切,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只能说,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仍在路上。
(作者系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