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正文   
"减负"落实,家长忧心? "减负"就是"一刀切"?
内蒙古新闻网  16-10-27 10:26 打印本页 来源: 羊城晚报  
 

  国庆黄金周结束,一名在深圳某公立学校读三年级的男生,把这学期新学的生字全部忘光。这名男生的家长多次找到羊城晚报记者诉说学校“减负”后的烦恼:学校不敢布置作业,老师害怕被投诉,孩子就真的再也没有书面作业了。缺乏生字的抄写,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学完就忘记是分分钟的事情。

  10月25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事实上,老师对于“减负”面临艰难抉择。“愿意去布置作业,愿意耐心批改作业的老师,都是很好的老师。”一位校长直言。

   “减负”落实家长忧心

  在深圳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指导意见》中指出,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其他年级把做作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等多种措施,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2小时。

  为了落实减负,记者了解到,南山区有的学校会把作业公布在黑板便于监督,便于班主任及全体教师对学生当天作业量有总体的把握和监督。盐田区有的学校则向社会公布课表和作息时间,以接受家长、社会和有关部门的监督,还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中心,该中心定时查阅家校通平台上老师给家长发的作业信息,了解各科作业情况。福田区有的学校干脆和作业彻底说“再见”。那么,减负真的让孩子和家长轻松了吗?

  孩子们看似不用进行书面作业,比原来轻松得多了,但是不少家长反而忧心忡忡。家长庄女士说:“国庆黄金周旅游回来后,儿子这学期学的几个生字就已经不知道怎么写了。”

  庄女士感慨,“一些责任心特别强的老师,只敢提‘建议作业’,因为怕家长们投诉,真的好为难。”庄女士说,现在每天放学的第一要务,就是把孩子送去培训班了。

   “愿意改作业的老师是好老师”

  “愿意去布置作业,愿意耐心批改作业的老师,都是很好的老师。”一位有着从教20年经历的老师认为,知识的获得是需要一定的练习,仅仅靠课内的40分钟是无法完成的。

  宝安区一所公办小学的张老师常年教小学一年级语文。她告诉记者,因为减负不能布置书面作业,但是为了学生可以巩固知识,都会在课堂上预留时间给学生进行抄写作业。张老师十分无奈地告诉记者,如果完全没有书面作业,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她根本没办法获知。

  张老师说,本来一到两周时间最好能完成一篇作文交给老师批改的,但是现在只能寄托于家长对于孩子的监管了。“不布置书面作业,即使在课下要求学生们自己复习和预习,他们到底做了还是没有做,根本不知道。”

   建议分层布置作业

  事实上不少老师都认为“减负”是无需“一刀切”的。宝安一所公办小学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三年级以上班级就实行每周有一天作为“无作业日”,提倡学生们多看书或者运动。同时,荔园小学的一名老师也建议,进行分层布置作业,“必做作业”(难度小,量小)和“选做作业”,可以让学生每节课留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必须完成某一项任务,或者上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下午放学前交。

  宝安区一名小学教四年级英语的老师建议,作业少的时候,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做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比如饭后散步、照顾宠物等等。或者是孩子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说拼机器人、做手工、看书等等;作业多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并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作业习惯。(作者沈婷婷文/图)

[责任编辑 巴菊媛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定格】畜牧业实现“十二连稳”
俄罗斯“勇士”特技飞行表演队抵达白塔国际机场
储存甜菜
【现场】【供暖进行时】供暖10天了,你家热了吗?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中共乌海市第七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 李纪恒布小林拜会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
• 集中18家烧卖餐饮店呼和浩特命名"烧卖第一街"
•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微观发展】大块头有大智慧
• 内蒙古“马铃薯与燕麦”双轮驱动 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 【点赞百名好支书】张军:让撂荒地变身增收“香饽饽”
• 花样跳绳 跃动青春
专题推荐
深改组1000天
【专题】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