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种稻扬名外,笨鸡散逛来钱快,绿色奶牛托着卖,监控养猪讲气派。”这是近日记者在通辽市奈曼旗基层采访时当地农民说的一段“顺口溜”。
“沙漠种稻”扬名外
沙漠和水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可记者在“金沙王国”奈曼却看到一幅“稻花香里说丰年”的金秋美景。成片黄澄澄的稻田延至天际,一望无垠。在金灿灿的稻田里,一台台收割机正忙着收割水稻,稻田里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2014年,白音他拉苏木在5个行政村开发了2184亩沙漠衬膜水稻,计划到2016年推广至2万亩,受益农牧民达6000多人。去年,满都拉呼嘎查牧民王梅其其格合伙承包了200多亩沙漠水稻地。一年下来,收获了近20万斤的稻谷,让他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笨鸡散逛”来钱快
清晨,当一缕缕阳光洒向原野时,一群群“散逛鸡”欢快地在草地上觅食,贪婪地吸吮着原野上的甘露。微风拂过,数千只羽毛鲜艳、颜色各异的“散逛鸡”若隐若现,奈曼当地人把这一独特景观称为“风吹草低见笨鸡”。
这种以自然草牧场为单元形成的区域性肉鸡养殖小区,其特点是利用草原的资源优势,不喂市场上卖的稻糠、豆饼等饲料,吃的是天然草籽、昆虫等,因而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特别受市场欢迎。同时,养殖起来省功省力,对草原的恢复和生长也有好处。笨鸡生长期为4个月,每只重1.5——2公斤,每只纯收入35元,养1000只鸡,一年能收入3.5万元。目前,该旗已存栏“散逛鸡”50万只。
“绿色奶牛”托着卖
走进明仁苏木丰盛嘎查,牧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村里建奶站、养奶牛的事儿。“我的这些奶牛,一个月就能带来2万元的收入,这得感谢村里办起了‘托牛所’。”牧民王凤清指着牛棚里的25头新西兰奶牛兴奋地说。
所谓的“托牛所”,是组织本嘎查和邻近嘎查村养殖户以寄养托管的方式将奶牛送入小区饲养。“托牛所”与奶牛散养户签订养殖合同,养殖户需承担水电费,实行小区化模式、牧场化管理,统一提供饲料,统一销售鲜奶,聘请专业人员担任“奶牛保姆”,负责奶牛的喂养护理、饲料搭配、清洁消毒等。去年已有17户散养户与“托牛所”签订了养殖合同。“入托”奶牛达400多头,日产鲜奶6.8吨,年产值上千万元。现在,奶站已成为伊利和蒙牛的固定鲜奶供货点,“托牛所”今年计划再招奶牛养殖户20户,奶牛“入托”规模达到1500头。
“监控养猪”讲气派
视频监控这一用于交通要道和重要场所的“电子眼”,如今被大沁他拉镇农民成功“复制”到了养猪场。
日前,在双合生态养殖基地通辽金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监控室里,养殖场技术员刘满指着电子显示屏说:“只要打开显示屏,每个猪舍内的情况就摆在了面前,就连产床上的母猪和保育箱里的小猪仔也看的一清二楚,既省事省力,又迅速准确。”
金权养殖场是通辽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家标准化种猪繁育基地,占地面积117亩,总投资3000万元,现存栏基础母猪160口、种公猪14口、育肥猪600口、仔猪400口、优良种猪2000口以上。
“有了这些‘电子眼’,不需再雇太多工人,不仅节省了开支,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人与猪群接触的次数,让猪少生病、不生病。”对于视频监控养猪带来的好处,经理刘国全如数家珍。(记者 田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