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域点睛 地方时评 呼和浩特 包头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赤峰 通辽 兴安盟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阿拉善新闻 正文   
2017蒙古语网络春晚聚焦“大美阿拉善”
内蒙古新闻网  16-10-27 10:14 打印本页 来源: 阿拉善日报  
 

  内蒙古日报融媒体记者在胡杨林中采访拍摄。

  10月22日,在金色胡杨林中,内蒙古日报融媒体记者萨如拉罕正在采访额济纳旗蒙古包、传统家具、乐器制作工艺传承人达赖老人一家,不远处的摄影师将这一幕拍摄下来,作为今年“阿拉善·2017蒙古语网络春晚”的素材。

  据了解,由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蒙文报网联盟、盟委宣传部主办,阿拉善日报社、阿拉善广播电视台承办的“阿拉善·2017蒙古语网络春晚”主要在额济纳旗拍摄,主创人员以“河流”和“胡杨”为切入点,先后拍摄了胡杨林、居延海、老人海等优美景观及大湾城、黑城、宝日乌拉等多处历史遗址。同时,还采访了神树守护者宝勒、蒙古包制作工艺传承人达赖、居延海守护者班都等老一辈历史文化传承人物及新生代农牧民创业致富带头人达巴依尔其木格。

  近年来,“网络春晚”以其植根基层、贴近百姓的特点及时尚清新的独特风格,成为节日晚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蒙古语网络春晚已先后在呼和浩特、通辽、呼伦贝尔、锡林郭勒成功举办了四届,历届晚会均以平民化视角、娱乐化演绎、多元化审美,突出草根、原创、互动的特色,打造了网络文艺新民俗,推动了大众文化繁荣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今年的蒙古语网络春晚聚焦“大美阿拉善”,将通过展示阿拉善神奇的自然景观、繁荣的经济发展、悠久的人文历史、杰出的典型人物及幸福的人民生活,打造网络文艺精品,用融媒体网络艺术手法集中宣传“苍天圣地阿拉善”。

  据悉,本届蒙古语网络春晚将分别制作蒙、汉文网络版及电视版、移动新媒体版,于2017年春节期间在中国蒙古语新闻网等国内40余家网络媒体,央视网络电视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阿拉善电视台及全区各盟市电视台播出。(见习记者孙廷远)

[责任编辑 王彤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定格】畜牧业实现“十二连稳”
俄罗斯“勇士”特技飞行表演队抵达白塔国际机场
储存甜菜
【现场】【供暖进行时】供暖10天了,你家热了吗?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中共乌海市第七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 李纪恒布小林拜会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
• 集中18家烧卖餐饮店呼和浩特命名"烧卖第一街"
•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微观发展】大块头有大智慧
• 内蒙古“马铃薯与燕麦”双轮驱动 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 【点赞百名好支书】张军:让撂荒地变身增收“香饽饽”
• 花样跳绳 跃动青春
专题推荐
深改组1000天
【专题】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