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我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产业链框架基本构建完成,初步形成了“两大产业园区、三大数据中心、一批应用和服务”的发展格局。
两大产业园区。我市从2012年起,历时3年打造了和林县盛乐云计算产业园区和新城区鸿盛云计算产业园。盛乐云计算产业园区位于和林县,距离市区南38公里处,重点围绕数据中心建设和硬件生产进行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园区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27.7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北部10平方公里的新城生活区、南部10平方公里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区和东部7.76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发展区。目前,已签约包括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在内的项目28个,总投资近800多亿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内蒙古分公司、内蒙古魔镜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科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等110家云计算科技企业在园区注册。鸿盛云计算产业园位于新城区,重点围绕“互联网+”、大数据、软件开发、大宗商品和跨境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云计算产业研究开发建设进行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园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以中国联通西北(呼和浩特)云计算基地为依托,全力构建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引进了浪潮集团、中兴通讯、支付宝、中科院云计算产业研究院等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园区,基本形成了云应用、互联网+应用、云计算产业研究、电子商务、软件信息等9大类的产业布局。
三大数据中心。从2011年起,我市相继引进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建设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投资规模近500亿元。目前,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在我市累计完成投资近60亿元,建成机房楼12栋,安装机架3.4万个,全市服务器能力已达70万台,签约或入驻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IT企业70多家,引入各类应用企业302家,吸纳就业近1.1万人,2015年实现税收近1.6亿元。预计三大数据中心全部建成后,服务器数量可达368万台,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一批应用和服务。我市突出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为工作着力点,大力推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服务,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互联网+政务、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大宗商品交易、产品大数据平台等一大批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启动建设或建成投用。
互联网应用方面,成功引进了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搜狐视频、搜狗、万国数据等数十家知名企业。2015年“双11”“双12”网购活动期间,阿里巴巴的数据运行就是由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支撑和保障。电子商务方面,抓住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契机,重点培育打造了金川、金海、玉泉、盛乐、鸿盛、金桥等电子商务集聚区,目前已集聚电商平台、软件设计、数据分析、教育培训等200余家企业,全市拥有电子商务企业1600家,集聚化趋势已经形成。以平台、通关、仓储为核心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正在建立,国际快件业务也取得明显进展。互联网+政务方面,整合政务资源,率先在全区建设呼和浩特市政务云中心,目前基础环境已建设完成,各委办局数据正在陆续迁入,通过全面整合部门数据,逐步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按照“顶层设计、分步推进;整合聚集、统一平台;企业运作、购买服务;公开透明、信息共享”的建设原则和“一个中心、两个基础、五大平台、一批应用”的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云计算应用。目前,已引进浪潮集团、中心通讯、软通动力、东华软件等国内领先的云计算企业,智慧乳业、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信息惠民方面,规划完成了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和开放数据集,通过将线上线下服务整合,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多渠道服务能力。网上信访信息化系统建成投用,通过信访业务工作流程进行数字化运转,及时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诉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公众服务体系已经全面建设,网上服务大厅、APP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12333电话和短信、自助式一体机、综合柜员窗口、社保卡综合服务点等各类公众服务已经开通。大宗商品交易方面,建成了大宗畜产品交易所、中国薯网、自治区电子口岸、北京环交所内蒙古碳汇交易中心、天津环渤海商品交易所内蒙古分中心等项目。产业大数据平台方面,乳业大数据平台、航天工业网、内蒙古资源网等产业大数据平台发展迅速,特色鲜明,填补了区内空白。此外,车库众创及猪八戒网等也已签约落地。(记者 云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