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牧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4.6%,加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留守老人”的数量也在增多,很多老人不仅得不到儿女的照顾,还要为照顾第三代而奔波劳累。如此,牧区养老问题就成为横亘在锡林郭勒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探究牧区养老问题的过程中,“政府+社会+家庭”成为了必然趋势。
养老问题,对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养老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与时俱进,尽可能照顾到不同老人的实际需求。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哈乐穆吉牧区养老服务中心就针对牧区养老的实际需求,探索出“互助养老”“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受到了牧区老人欢迎,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由家庭养老变为社会养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让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满足老人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也是锡林郭勒盟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哈乐穆吉牧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模式的创新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养老模式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紧随老人的实际需求。养老机构要能够为老人提供除生活照料以外的多种专业服务,如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可以整体服务,即几项叠加服务,也可以是切块服务,提供其中的一两项等。推动社会化养老并不意味着子女关怀、赡养老人的责任缺失,而是进一步将政府、社会、家庭的养老力量结合,达到“1+1>1”的效果。
说到底,牧区养老难题的突破就在于,“政府+社会+家庭”——在政府的帮助与支持下,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建设必须兼顾,要提高全社会的养老服务能力,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牧区养老工程中来。毕竟只有多种力量互相补充,才能使目前不够理想的牧区养老状况得到改进,使在牧区辛苦一辈子的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新闻背景】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哈乐穆吉牧民养老服务中心是一座让牧区老人进城养老的服务机构,将分散在草原上的老年牧民集中到城镇居住,社会化养老弥补了牧户自家养老的短板,方便了老年人就医和融入群体生活,避免其与社会脱节。600多位老人带着180多名孩子入住哈乐穆吉,不但解决了牧区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还解决了牧区撤乡并镇后,儿童在城镇上学陪读费用较高的问题,同时也解除了子女的后顾之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牧区经济发展。
养老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牧区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牧区陪读老人;老年养护院,服务牧区失能半失能老人;老年公寓,服务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人;社区服务中心,服务居家养老人员。同时,中心在内部设立了专门的老年护理院,功能定位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主要为老年残疾人、老年慢性病患者、半自理和无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检查、疾病诊疗等服务。(锡林郭勒日报记者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