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巴彦淖尔而言,“创城”不仅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蝶变”过程,也是一次“内外兼修”、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主动冲刺。
自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巴彦淖尔市坚持“重在参与、重在过程,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理念,把群众的呼声和期望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使文明创建过程成为造福群众的过程。一年多来,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市民文明意识显著增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创城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创城”的终极目标是科学发展、惠及民生。但往往我们在工作中顾此失彼,有时顾了城市的“面子”,就忽视了“里子”。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目前巴彦淖尔市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更加注重“里子”的建设和修补,做到城市发展内外兼修、表里如一,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为此,巴彦淖尔市要牢牢抓住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这个重点,把文明城市创建与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乡文明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坚决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好事,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把每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中感受到变化、得到更多实惠。只有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民心顺了,“创城”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新闻背景】
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强力推动“创城”工作。该市投资1.56亿元,打通6条“断头路”,改造4条“搓板路”,大力实施人行步道硬化工程,改善群众出行条件,目前,6条“断头路”有的已经完工。此外,巴彦淖尔市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能力。今年,计划投资7000万元,实施污水管网工程12公里,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投资2亿元,建设可满足未来20年需求的垃圾填埋场,并在城区新建10座、乡镇新建21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更新改造供热管网6公里,新增并入集中供热系统7500户、住宅面积80万平米,切实提高供热质量。(巴彦淖尔日报记者黄景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