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乌海市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战略来抓,先后制定出台了多项鼓励措施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逐年提高,近两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2,连续两年位居全区首位。
国家级氯碱联合研发中心在乌海揭牌。郝飚摄
10月27日,内蒙古君正氯碱化工技术研究院与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合作成立的国家级氯碱联合研发中心在乌海市正式挂牌成立。
今后,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依托该研发中心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延伸氯碱化工产业链,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赢得先机。早在2013年,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就依托企业研发中心成立了内蒙古氯碱化工技术研究院。目前,该研发机构共投入资金1.4亿元,开展课题研究9个,其中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到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虽然近几年因产能过剩、氯碱化工行业竞争激烈,但该企业仍能满负荷生产。重视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对企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近年来,乌海市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战略来抓,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乌海的决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等多项鼓励措施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逐年提高,连续两年位居全区首位。
内蒙古君正氯碱化工技术研究院科研员人员正检测设备。王景真摄
该市紧紧围绕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在制约产业延伸和产业关联的关键点上,从引导服务入手,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及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紧密联系机制,并就解决技术难题、共建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培养技术人才等达成了合作意向。截至目前,乌海市的君正、黑猫等20多家企业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39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企业开展了科技合作,合作项目涉及汞污染深度治理、炭黑技术研发、节能减排等领域的30余个项目。同时,该市还引进了倪光南、钟山院士及卢旭晨教授等一批高端人才,打造了乌海市首家院士工作站,为企业转型及开发下游产品、解决关键技术环节提供科技服务。通过项目带动,该市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广认定自治区科技成果112项,市级科技成果143项;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奖7项(人),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自治区中青年科技创新奖1人;获得自治区科技名牌产品9项,自治区科技名牌企业7家。
内蒙古煤焦化工新材料研究院中试基地。于虎成摄
乌海市还坚持把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突破口,以骨干企业和重点企业为依托,加强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的争取和建设工作。目前,该市共培育打造了16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1家工程技术中心,认定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创新平台分布于该市的氯碱、煤焦化、装备制造业、能源等领域,为企业承担着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成果推广及产学研合作等科技创新工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本记者 郝飚)